早間外匯交易中心發佈公告,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 6.9498,較前一交易日貶值 128 個基點。
此外,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今早公佈的數據,2016 年 12 月 30 日 CFETS 人民幣匯率指數為 94.83,按週跌 0.26。
美元指數在 2016 年最後一周出現回調,有所破位,新年首周又將受 “非農” 數據考驗。接下來,又是特朗普上台,所以一月美元走勢多半較為動盪。一般而言,特朗普上台後政策才會明朗,其後美元走向會日漸清晰。人民幣即期匯率之前幾個交易日保持了比較穩定的態勢,而離岸人民幣則在 6.98 一線震盪交投,距離 “7” 元整數關口僅一步之遙。
2017 年人民幣破 “7” 是大概率事件
展望 2017 年的匯市,美元強勢仍將帶給人民幣不小的外部壓力,人民幣突破 “7” 已是大概率事件。大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人民幣不存在持續大幅走弱的基礎,但人民幣匯率對美元波動性特徵將更為明顯。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最近表示,自 2016 年一季度以來,人民幣採用了 “收盤價 + 一籃子” 的中間價定價機制。“這個公式為人民幣波動提供了足夠的彈性,會導致雙向波動。” 馬駿表示,最近幾個月來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比以前大,在具體操作中,央行已經綜合考量到兼顧匯率彈性和穩定性。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未來人民幣匯率會有一些波動,但從美元走勢和外匯市場供求關係來看,人民幣匯率不會持續、快速走弱。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人民幣匯率對一籃子貨幣依然會保持基本穩定,而對美元而言,則會隨著美元走勢的強弱出現雙向波動,總體上呈現階段性的、區間波動態勢。
境內個人購匯監管加強:不得用於境外買房及證券投資
新年伊始,儘管境內居民每人每年 5 萬美元的購匯額度並未縮水,但購匯手續更加複雜,購匯用途監管也更為嚴格。從 1 月 1 日開始,無論通過手機網銀、網點自助購匯還是銀行櫃面購匯,不僅都要先填寫一份《個人購匯申請書》,同時還需明確購匯用途及用匯時間。
在登錄手機銀行時可以發現,與以往直接勾選購匯用途即可使用等值 5 萬美元購匯額度不同,目前購匯都需先填寫《個人購匯申請書》(下稱《申請書》 ),並對所填信息的真實性作出承諾。
《申請書》對個人購匯用途進行了詳細分類,包括因私旅遊、境外留學、公務及商務出國、探親、境外就醫、貨物貿易、非投資類保險、諮詢服務以及其他共 9 大項。每個大項後面還跟著三四條子項。
引人關注的是,今年開始,購匯多了 “預計用匯時間” 這一必填選項。《申請書》 指出,“用匯時實際用途與原填寫的《申請書》不一致時,需要重新填寫一份《申請書》”。同時,《申請書》還明確,“不得出借本人便利化額度協助他人購匯”、“不得借用他人便利化額度實施分拆購匯”、“不得用於境外買房、證券投資、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性返還分紅類保險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違者將列入"關註名單",當年及之後兩年不享有個人便利化額度,同時依法移送反洗錢調查。”
對既有外匯管理政策的完善和細化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認為,對個人購彙的管理並不是一個新的外匯政策,因為中國的外匯管理在經常項目下實現了可兌換,但在資本項目下是受管制的。並不是說以前就允許購匯用於境外購買證券和房產。
而放開的是經常項目下的購匯,比如個人進出口、留學、海外購物、就醫等等。但是以前對於個人購彙的管理相對粗線條一些,有相當一部分人把外匯用於購買海外的股票、分紅型保險或者購房等等。但是,在外匯管理的政策上,這些做法以前也是不允許的。
為什麼在 2017 年年初加強對個人購彙的監管呢?趙慶明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解讀。
第一方面,政府的政策有一個觀察和完善的過程。政策在剛出台的時候往往是粗線條的,施行一段時間後會發現一些問題或者漏洞,然後再對政策進行完善和修正。
第二方面,我覺得是對個人外匯管理的細化。這種細化的道路是過去十多年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一些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從國際上來看這是符合全球主要金融機構要求的。
第三方面,2014 年下半年以來,尤其是去年 8.11 匯改以來,中國面臨著資本流出的壓力。這些資本流出有一些是正常的,但也有一些是不正常的、違規的。對於這類不正常的資本流出,我們國家必然要加以管理。
“所以說這次對境內個人購匯監管的加強,是針對新情況、新形勢、新問題,完善和細化既有的外匯管理政策,同時也是和國際接軌的”,趙慶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