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歐洲甚至中國的通貨膨脹數據,呈現一片火熱狀態,直貼央行普遍設定的 2% 目標。這一方面燃起市場對全球經濟的樂觀期望,另方面也激起呼籲緊縮貨幣的聲音,以免通膨燎原破壞經濟上行軌道。然而眼前全球通膨景象,真的好到足以令人擔憂嗎?
這一波波通膨溫度上升,先是來自油價穩健反彈,由 2016 年初的低於 30 美元,一步步躍上 50 美元。此外,美國就業市場維持穩定,失業率一直處於 5% 以下。加上 11 月初美國總統大選前後,歐美公債殖利率復甦,資金撤出債市、湧向股市及美元,熱烈趨勢直到美國聯準會 (Fed) 12 月中升息,達到了巔峰。
隨後,一切有關通膨的揣測,也在 12 月的數據獲得證實:德國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幅度,由前兩個月的 0.8% 暴漲至 1.7%,拉抬歐元區通膨率由 11 月的 0.6% 衝上 1.1%。美國 12 月 CPI 增幅更由前月的 1.7% 跳上 2.1%,創 2014 年 6 月以來新高。而中國通膨率,則早在 11 月就飆上 2.3%。
同一時間,先進國家的公債價格表現,合理呼應這些樂觀跡象。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 9 月底時還處於 1.57% 低點,如今已衝上 2.5%;德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更由當時的 -0.15% 飆回 0.3%。反映市場預期「通貨再膨脹 (reflation)」的情況,將迅速降臨。
當市場看法一面倒,總是有不被樂觀沖昏頭的專業人士提出警告,正如 Capital Economics 的高級全球經濟學家 Andrew Kenningham。他認為全球通膨警告發布時機尚未成熟,因在許多主要國家,基本面的物價上漲壓力仍會相當微弱。
證據之一:油價。Kenningham 指出,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提供的數據:油價一年前跌勢,造成全球通膨率減少 1 個百分點;如今油價雖然回穩,但也不預期即將大漲,因油市供需平衡還需花時間。因此,如果只從油價觀點來看通膨,不免一廂情願。
其次,先進國家中,似乎只有美國及英國的通膨展望較為穩定。美國核心 CPI 增幅過去一年持續處於 2% 以上,英國則因脫歐導致英鎊大貶,可望拉抬進口物價。
但歐元區卻暗藏問題。Kenningham 指出,當地核心通膨仍非常微弱,尤其在德國以外地區;且大部分國家產能閒置情況仍嚴重。
無巧不巧,歐洲央行 (ECB) 總裁德拉吉 (Mario Draghi) 本周四也在記者會上強調,現在談縮減貨幣刺激規模「還太早」,因撇開能源漲價因素,歐元區基礎通膨仍不強,薪資成長也嫌溫和,且區域內發展並不平均,暗示並非整體通膨熱度都追得上德國腳步。
日本的情況亦不甚理想。Capital Economics 便預期,未來 2 年內大多數時間,當地通膨率都會低於 2%。Kenningham 提醒,就算近期日元貶值,但要達到提振通膨的效果,也得再等半年;而在此之前,日本還得將繼續承受需求微弱及通膨預期低落之苦。
就連美國,《華爾街日報》找出「細節中的魔鬼」,說明薪資成長還不理想:美國勞工上月實質時薪僅年增 0.8%,且佔美國勞工 80% 的非主管級製造業雇員,上月平均周薪經通膨調整後更較一年前萎縮 0.1%!而周薪漲幅低於時薪,代表美國平均工時數下降。
最後,中國 12 月 CPI 年增率雖有 2.1%,但卻自前月的 2.3% 下降,也就是還無法提供穩定的全球通膨火力。
或許如 Kenningham 所言,恐怕唯有等到財政及貨幣擴張更普遍,全球通膨才能穩定加溫。在此之前,通膨憂慮都是庸人自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