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基本全球央行的主要政策任務只有兩個:一為維持一國經濟體勞動力市場保持充份就業之水準,二為維持一國經濟體之通膨物價穩定成長。
而當菲利浦曲線存在著抵換關係時,Fed 的貨幣政策即必須在通膨預期及失業率上,尋找最適錨點 A,這意味著 Fed 的貨幣政策,是必須在通膨率與失業率之間作相互取捨,如欲詳加了解菲利浦曲線之作用,請參考前文:〈分析〉跟著葉奶奶學經濟:從菲利浦曲線觀察 Fed 貨幣政策。
在投資人了解到 Fed 的政策任務與貨幣政策之目的之後,那麼本文即開始探討下列幾項問題:
(1) Fed 透過何種「領先指標」觀察美國勞動力市場?
由於市場耳熟能詳,美國勞工部每月所公布的 U3 失業率,本質上是屬於一項極度落後的失業率指標,僅是美國勞工部統計當月而得的失業率數據,而貴為美國央行的 Fed,倘若單單憑藉著一項落後指標來觀察美國勞動力市場,恐怕將有失真與誤判之虞。
2016 年八月份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 (Janet Yellen) 曾經在全球央行年會傑克森霍爾 (Jackson Hole) 上,拋出一項新的勞動市場參考指數:勞動市場情勢指數 (Labour Market Condition Index,LMCI),葉倫將此項指標稱之為美國勞動力市場的溫度計,LMCI 指數之組成共囊括了 24 項變數,葉倫認為,LMCI 是能夠更準確地表達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真實情況。
而 Fed 經過統計分析,揉合了上述 24 個指標之後,進一步衍化出 LMCI 活躍程度指標 (level of activity) 以及 LMCI 動能 (momentum) 指標兩大指數:LMCI 活躍程度指數主要是反映當前勞動力市場,與過去 6 個月均值的平均差異,而 LMCI 動能指數則是反映勞動力市場,體質是否已經出現真實改善。
如下圖所示,自 2008 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LMCI 上述兩項指數即是出現顯著復甦,在 Fed 於 2008 執行 0 利率政策並推出 QE 量化寬鬆之後,LMCI 動能指數立即顯著遭到拉升,並持續落在正值水平,這意味著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真實體質,一直持續維持著正向增長的動能存在。
而 LMCI 動能指數持續穩定在正值水準,美國勞動力市場體質不斷改善的拉抬之下,LMCI 活躍程度指數也是逐年出現好轉,至 2015 年底、2016 年初時,LMCI 活躍程度指數更是眾望所歸地回到了正值區間,而無巧不成書的是,就在 LMCI 活躍程度指數重回正值區間的同時,Fed 也在 2015 年 12 月 16 日正式宣告啟動睽違近十年來的首次升息循環。
而目前美國的勞動力市場,不僅 LMCI 活躍程度指數已再度重新回到正值水平,同時象徵勞動力市場「體質改善動能」的 LMCI 動能指標,亦是持續保持強穩,顯示當前美國的勞動力市場,可謂是 2008 年以來的最佳榮景。
(2) 就業市場強勁,Fed 有升息 3 碼的底氣嗎?
如上文所述,基本基本全球央行的主要政策任務只有兩個,一為維持一國經濟體勞動力市場保持充份就業之水準,二為維持一國經濟體之通膨物價穩定成長,故央行在作出任一貨幣政策之決策時,皆需要充分考量到失業率與通膨率之間的相互關係。
鑒於當前美國勞動力市場表現強勁,可以說已達充份就業之水準,那麼 Fed 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維持住充份就業的「可持續性」,同時要讓美國通膨率維持在低度的穩定成長水平。
據最新美國官方數據顯示,2016 年十二月份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為 2.1%,而 Fed 最為關注的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 (PCE),也已在十二月份來到了 1.7%,同時象徵市場對未來美國「通膨預期」的十年期美債平衡通膨率 (10-Year Breakeven Inflation Rate) 也已在上週三 (1 日) 飆破了 2% 來到 2.05%,顯示無論是實體通膨、抑或是未來的通膨預期,皆已達到了 Fed 的 2% 通膨目標。
再進一步從本次美國通膨率上升的「本質」來作觀察,如下圖所示,目前美國平均每小時薪資的增長力道,年增率已接近 3% 一線水平,顯示了本次帶動美國通膨率回溫至 2% 之增長動能,主要是受到「薪資成長」此一正向通膨循環之帶動,與房屋租金上升、食品價格上漲、交通運輸價格揚升等帶動之通膨成因,本質上是完全迥異。
同時再看到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之價格指數變化,如下圖所示,當前 PPI 中的終端需求「商品」價格指數 (藍線) 已經穿越過 PPI 終端綜合需求價格指數 (黑線),同時亦穿越過終端需求「服務」價格指數,形成了明顯的黃金交叉,這顯示了目前美國 PPI 指數的升溫動能,主要是受到近半年來市場原物料價格走高,進而刺激到商品終端價格走揚所致,這股由商品價格所引動的「全球再通膨」壓力,似乎正山雨欲來。
Fed 已在 2016 年 12 月 15 日宣布二度向市場進行升息,調升基準利率水平至 0.50% 至 0.75% 之後,同時 FOMC 委員會更預期 2017 年內 Fed 可能將升息 3 碼之多,但對 Fed 升息 3 碼之預估,一些市場人士對此認為,2016 年初 Fed 預期升息 4 碼,但最終僅能完成升息 1 碼,故不相信 Fed 能夠在 2017 年完成此一預期。
然而值得注意的風險是,上次 Fed 升息之時,當時勞動力市場指標 LMCI 雖已是相當強勁,但 Fed 仍只能升息 1 碼,可去年 2016 年美國之通膨水準,事實上並未跟上 Fed 的 2% 通膨目標,同時 PPI 更沒有出現「全球再通膨」的壓力存在,反觀本次 2017 年 美國的各項通膨指標皆已非常接近、或已達到 Fed 的 2% 通膨水平,過往 Fed 2016 年僅升息 1 碼的歷史經驗,或許並不能成為未來 Fed 升息速率的預測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