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通」今年開動 大摩:2兆資金將流入大陸債市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 (15) 日明確今年之內在香港及大陸推出「債券通」,首度允許境外資金在境外購買大陸債券。大摩認為,中國國債有望在未來 3 年加入主要的債券基準指數,激發約 2 兆港元資金流入大陸債市。

綜合香港文匯報、明報報導,香港業界預料「債券通」或會採用「滬港通」模式交易。金發局去年 11 月已發表報告,建議「債券通」的交易模式包括場內及場外市場兩部分。

場內交易追蹤資金去向較容易,報告建議沿用「滬港通」機制進行,容許兩地零售投資者在「滬港通」模式下,互相進入對方的場內交易債券市場,惟只局限於在兩個交易所中售予零售投資者的債券,以及在港交所以中央結算系統(CCASS)交收的債券。

而佔交易量主流的場外市場,則建議透過在指定銀行開立及持有一個特別的交易戶口 (指定的「債券通」戶口),容許大陸與香港零售投資者相互投資於對方的場外交易債券市場。

外資行亦看好大陸債市的龐大商機。摩根士丹利的報告預計,中國國債將在未來 36 個月有資格加入全球主要債券基準指數,將激發 2500 億至 3000 億美元 (約 1.95 兆至 2.34 兆港元) 的資金流入這個全球第 3 大債券市場。

報告指出,中國國債被納入主要指數將觸發外資投資者更加廣泛的參與和資金流入,這會有助於穩定人民幣,為中國逐步減少的外匯儲備提供支撐。大摩預計,一旦被納入該些指數,中國國債在全球性債券指數中的權重可能達 3% 至 5%,這將意味着中國國債是「難以被忽視的」。

報告稱,外資持有中國國債總額的比例近年開始上升,從 2015 年的 2.6% 上升至目前 3.9%,但仍遠較外資持有其他國家國債的比例低,如外資持有的印尼國債,佔該國國債總額比例近 37%。

渣打銀行中國宏觀策略師劉潔預計,到今年底,境外機構有望持有 9800 億至 10000 億元的中國在岸債券;海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在整體境內債市佔比,在 2020 年前將升至 4% 至 7%。

大陸債市總量龐大,截至去年底,整個市場的債券餘額為 56.3 兆元 (人民幣.下同),是全球第 3 大,單是去年發行量已達 22.34 兆元。但大陸債市分兩種﹕一種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另一種是在交易所掛牌的場內市場。銀行間債市為主導,佔據 92% 餘額及 87% 發行量。去年全市場超過 963 萬億元結算量,當中 75% 屬於銀行間債市。

自去年大陸全面開放銀行間債市後,外資持有境內債券的數量持續增加,由去年初僅 6746 億元,增至 12 月底的 8526 億元,但佔整體大陸債市總量僅 1.2%。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的資料,外資主要持有國債,其次則為政策銀行債,即國開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債券。

香港一向以股票交易為主,債券市場並不蓬勃。香港散戶最熟悉的債券,主要是通脹掛鈎債券 (iBond) 及大陸每年一度在港發行的零售國債。截至去年底,在港交所 (0388-HK) 上市的債券其實多達 892 支,總面值達到 3.26 兆元 (港元,下同),但以最新 1 月份的數據顯示,這批上市債券日均成交額僅 3200 萬元。

即使是 ETF(交易所買賣基金),成交亦不大,以南方 5 年國債 (3199-HK) 為例,今年日均成交額僅 30 萬元。

李克強送「債券通」大禮消息令港交所昨天一度上漲 2.7%,收盤仍升 1.4%,收報 194.7 元,顯示市場對「債券通」反應正面。港交所隨後宣佈,將積極參與「債券通」準備工作,未來會適時公佈更多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