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城市金融競爭力 京滬深以「絕對優勢」囊括前三甲

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指數出爐,京滬深以「絕對優勢」排行前 3。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指數出爐,京滬深以「絕對優勢」排行前 3。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21 世紀經濟研究院昨 (29) 日發佈的《2016 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指數報告》顯示,北京、上海、深圳以「絕對優勢」成為全國金融競爭力前 3 名城市。北京在金融機構、融資能力、金融績效 3 方面均奪冠,而上海則在宏觀指數上排行第 1。

綜合香港文匯報、大公網報導,《報告》指出,全國城市金融競爭力出現「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京滬深遠遠拉開其他城市。而北京已承擔全國政治、文化、國際交往和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建議其考慮將部分金融功能轉移到上海。

據綜合測評,大陸城市金融競爭力排行前 10 的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天津、成都、西安、重慶、杭州。

在金融機構實力指數上,北京從融資額、金融機構新增存款額上均一家獨大。報告分析,由於全國性金融機構大多在北京,世界 500 強央企註冊地大部分在北京,造成其融資和存款規模全國第一。

在融資能力、金融績效、機構和交易所指數上,北京、上海包攬前 2 名。其中,在金融績效上,北京融資額總量接近上海的三倍,信用債規模也是上海的五倍以上。但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因其 GDP 總量、進出口額、財政收入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宏觀指數上排行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區域性中心城市也快速趕上,重慶金融業部分指標已經超過一線城市,從業人數和金融業增加值比較高。在軟環境指標上,京滬深因受高房價以及霧霾天氣等影響,排名均靠後,長沙、東莞、廣州排行前 3。

馬太效應 (Matthew effect),指科學界的名聲累加的一種反饋現象,最早由美國學者羅伯特 · 莫頓於 1968 年提出。其名稱來自於《新約聖經 · 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