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舉正專欄】馬克宏的政治藝術
四月二十三日,法國進行第一輪總統大選。為什麼說是第一輪呢?因為長久以來,沒有人在第一輪選舉中贏得超過百分之五十的選票,因此必須在選舉結果中讓得票數最高的兩位候選人,再選一次。目的是務必讓勝出者的得票率,超過百分之五十。這個制度立意不錯,但有好,也有壞。
好處是,讓民意有確定多數的機會,也可以在一次激情之後,讓選民看出民意的走向,能夠比較沉穩地投下第二票。這一點在民粹盛行的世界政局中,對於避免激情發揮有一定功效。
然而,這個制度也有壞處,就是在政治立場明確的法國,第二輪的投票往往出現「負面投票」。什麼是「負面投票」呢?也就是說,我對某一候選人的支持並不強烈,但我對另外一位候選人的立場卻很反感。這是最近幾次法國大選的具體現象。「負面選舉」的壞處是假多數,而帳極有可能算到六月舉行的國會改選上。那時候,在第二輪取得多數的總統,在國會只有少數議員的支持,會讓想大力改革的總統無法大步邁進。有趣的是,目前判斷,如果沒有意外,五月七日第二輪投票中,將選出總統馬克宏;他的政黨名稱,剛好就是一年前成立的「大步邁進黨」(En Marche!)。
這次大選,因為法國面對太多外在挑戰的緣故,以至於選前出現了以往不曾出現的情形,讓一般大選觀察家,都以「有史以來最無法評估的大選」看待這次選舉。這個說法的基礎,來自於各式驚訝,使得原本政黨政治極為明確的法國選民,感到政治地震不斷,氛圍活像十八世紀即將發生大革命前一般。
在這些政治地震中,首先是執政的社會黨總統奧蘭德決定不連任,創下第五共和在一九五八年以來的紀錄。受到恐怖攻擊的影響,法國從 2015 年到現在,死亡三百多人不說,連每次宣布六個月的戒嚴都必須在一次又一次的恐怖攻擊下延長,至今仍未取消。直接受害人,就是奧蘭德總統本人。他的民意支持度,從上任時的百分之四十二,落到卸任前的百分之四點二,真是情何以堪。
於是,大家認為,既然代表左派的社會黨垮了,那麼代表傳統右派的費雍,勢必脫穎而出。所有人都一度這麼想,直到有人舉報費雍在任國會議員期間,聘任太太擔任助理,有領薪水,但沒做事。一時之間,費雍因為醜聞,與總統無緣了。
事情發展得很快,但突然之間,法國人發現,傳統政黨的動員不僅無效,連自身生存都面臨了極大的考驗。最嚴重的問題是,原先從法國大革命以來的左右派之分,也很模糊了。極左派的候選人梅朗雄,脫離原來歸屬的社會黨,成立一個「法國不低頭黨」(La France insoumise)。任何人聽到這個黨名,都會覺得這個黨的政治立場與國家陣線相同。的確,除了宣揚立場是極左派之外,在面對歐盟的態度上,極左派與極右派幾乎無分軒輊,都是打著國家主義的旗號。這時候,馬克宏奇蹟般地出現了。
2016 年八月,甫辭經濟部長職四個月的馬克宏,成立「大步邁進」黨。當時這位年僅三十九歲的年輕人,沒有任何選舉經驗,竟然一出馬就挑戰總統大位。那時候,沒有人看好他,甚至沒有選舉研究機構針對他做調查。結果,大家萬萬沒有想到,這位帥氣的哲學家,做過投資銀行分析師,曾在奧蘭德麾下任職,卻極有可能成為下一任法國總統。這要如何解釋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提三點答案:第一,馬克宏看到法國人的憤怒,並且把國家不安全與失業率的帳,通通算在執政黨的頭上。雖然馬克宏辭官參選,一度還被社會黨人批為叛徒,但背叛一個不得人心的政黨,反而讓他更受歡迎。
其次,年輕人的熱情與追求國際化的企圖,受到馬克宏的充分掌握。大步邁進黨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竟然擁有二十五萬黨員,是執政的社會黨黨員數目的兩倍。馬克宏還把選戰打到倫敦,向在那從事財經工作的法國人拉票,也為他們打氣。
最後,他對歐洲的態度非常積極與正面。例如,他支持歐洲自由貿易,維持歐元的秩序,並堅決與德國合作。這個立場不但讓他與其他候選人不同,也讓他在第一輪選舉的出線,帶動法國股市與匯市一起上揚的結果。
講到這三點,我們只能說,馬克宏勝出的理由,是他對時代脈絡的掌握。這是一種政治藝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