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吟專欄〉跟著葉奶奶學經濟:Fed又巧遇水門事件和停滯性通膨?

上週二 (9 日) 美國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無預警地宣布開除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 局長柯米 (James Comey),引動了美國民眾驚呼,1970 年代的那場「水門事件」,是否又再度上演。

「水門事件」是美國政治史上少見的政治大醜聞, 1972 年 6 月 17 日,美國民主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水門大廈意外發現遭到不明人士入侵,隨後這五名不明人士旋即遭到逮捕,美國警方發現,這五名所謂的「入侵竊賊」,根本並非要進入水門大廈行竊,而是要進入水門大廈安裝竊聽器及偷拍競選文件,同時嫌犯竟與白宮高官有所牽連。

這五名嫌犯中,有一人經查為前 CIA 幹員麥科德 (James McCord),另四名嫌犯則為古巴難民,而這五名嫌犯入侵的行動期間,則由在對街旅館的嫌犯亨特 (Howard Hunt) 和李迪 (Gordon Liddy) 指揮,而在日後美國警方調查的過程中,驚現了白宮的聯絡方式。

1972 年 9 月 15 日,美國聯邦政府起訴這五名嫌犯,並且起訴李迪、亨特與其他四名古巴嫌犯。

1972 年 11 月 6 日,美國總統尼克森競選連任成功,而雖然尼克森成功連任,但是美國檢方對水門事件的調查並沒有停下腳步。

1973 年 7 月 13 日,案情出現了突破性進展,水門調查組傳喚前白宮助理員亞歷山大 (Alexander Butterfield),亞歷山大指出,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裡面的電話,皆有裝設電話錄音,負責水門案的檢調單位,對此喜出望外。

1973 年 7 月 23 日,水門案特別檢察官考克斯 (Archibald Cox) 發出傳票,要求尼克森總統必須交出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錄音帶,尼克森拒絕,並且尼克森在收到傳票之後,隨後便要求美國聯邦司法部長理查森 (Elliot Richardson) 和副部長洛克肖斯 (William Ruckelshaus) 開除考克斯。

1973 年 10 月 20 日,由於理查森及洛克肖斯不願意接受尼克森命令,故尼克森突如其來地自行宣布開除特別檢察官考克斯,並且連帶開除司法部長理查森及副部長洛克肖斯。

1974 年 7 月 24 日,美國最高法院下令尼克森將白宮錄音帶交給水門案調查小組。

1974 年 7 月 27 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有關尼克森總統的彈劾案,眾議院指控,尼克森總統妨礙司法、濫用職權。

1974 年 8 月 8 日,尼克森宣布下台,成為首位辭職下台的美國總統,繼任者為福特 (Gerald Ford)。

除了上述的政治手段之外,事實上,美國總統尼克森 (Richard Nixon) 在競選連任期間,更施壓「超然中立機構」美國聯準會 (Fed) 時任主席 Arthur Burns 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以降低美國失業率,以利尼克森競選連任,尼克森曾經在競選連任的那段選戰期間中表示,沒有總統會因為高通貨膨脹率而敗選。

1973 年 10 月,伊朗與敘利亞聯手攻打以色列,當時已連任成功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支持以色列,引爆中東國家聯合發起石油禁運,以作為抵制美方的手段,石油禁運後美國經濟陷入蕭條,Fed 調降基準利率自 11% 降至 9%,而石油禁運卻也造成油價噴出,是故當時美國通膨率自 6% 狂飆至 12%,正式進入美國史上首次的停滯性通膨。

美股道瓊指數就在「水門事件」與停滯性通膨的兩大重擊之下,在 1973 年至 1974 年間快速崩盤,高、低點間跌幅高達了 45%。

註:產出下降、物價上揚並存的現象稱為停滯性通膨 (Stagflation),亦有稱物價與失業率同時上升的現象,即菲力浦曲線所描繪的失業率與物價變動率互抵關係不成立。

與水門事件背景相似的是,美國總統川普在上週二 (9 日) 無預警地宣布開除 FBI 局長柯米,美國民主黨議員華納 (Mark Warner) 上週四 (11 日) 更是指控川普開除柯米,主要是因為 FBI 正在調查 2016 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是否有俄羅斯政府在其中干涉,而據傳川普同時也是 FBI 的調查對象。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四 (11 日) 在接受美媒 NBC News 專訪時亦透露,在決定開除柯米之前,他確實曾詢問 FBI 是否正在暗中調查他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是故美國政界才拿柯米事件與水門事件作為比擬。

而除了柯米事件與 1970 年代的水門事件正被西方世界大作文章以外,碰巧的是,目前 Fed 似乎也出現了「停滯性通膨」之隱憂。

美國勞工部週四 (11 日) 公布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年增率驚現 2.5%,創下 2012 年二月以來的最大增幅,龐大的物價壓力,也讓一些市場經濟學家懷疑,美國是否可能將再度出現「停滯性通膨」。

由於生產者物價指數反映的是企業生產商品的成本價格變化,企業最終會把這些成本透過商品漲價之方式,轉移至終端消費者市場之上,是故 PPI 一向被視為是 CPI 的領先指標。

再加上 Fed 亞特蘭大分行下修美國實質 GDP 估值,自最初的 4.3% 下修至最新的 3.6%,亦顯示了高漲的通膨預期,正在對美國經濟前景構成壓力、停滯性通膨的疑慮再起。

Fed 當前雖然仍持續在執行升息循環,一般而言,升息循環是能夠降低市場的通膨預期,但事實上 Fed 目前的基準利率仍僅在 0.75% 至 1.00% 間,利率水準可謂極低,暗示金融市場狀況仍是相當寬鬆。

高盛 (Goldman Sachs) 首席經濟學家 Jan Hatzius 便曾在上週向 Fed 提出警示,鑑於當前高盛創建的金融狀況指數 (FCI) 再度刷下了兩年來的低點,顯示了 Fed 的貨幣政策似乎並沒有造成金融市場緊縮,反倒還出現寬鬆。

市場經濟學家認為,考量到 PPI 的通膨壓力正排山倒海而來,再加上 FCI 指數創低,若 Fed 欲防止金融市場更為寬鬆,並進一部阻擋 Fed 的市場控制力衰退,那麼 Fed 當前的升息速度,似乎已是稍嫌過慢。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