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王百麗深夜“曬”成績單 淨利下滑、鞋類業務成拖累

每經記者王敏傑 每經編輯姚治宇

這或許是百麗國際(01880,HK)私有化完成前的最後一份年度業績報告。

5 月 15 日深夜,頭頂 “鞋王” 稱號的百麗國際發布了截至今年 2 月末的 2016/2017 財年業績報告。其淨利潤下跌了 18.1%,由此前的 29.34 億元跌至 24.03 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過去的這一財年,百麗經營數據仍不靚麗,其鞋類業務銷售規模較去年下降 10.0%。

目前,女鞋品牌幾乎均處於銷售低迷期。業界認為,在尋找新的市場機會的同時,更要佈局渠道、做好產品、明確定位。否則,隨著後續市場集中度的不斷提升,缺乏好產品和渠道的品牌,或會在這一領域面臨不利後果。

淨利連續兩年下滑

百麗近兩年的發展著實有些吃力。2015/2016 財年,其出現了上市 9 年以來盈利的首次倒退。連同這份最新的業績報告,百麗已經連續兩年淨利潤下滑。

根據這份最新的業績報告,過去的這一財年,百麗旗下鞋類業務的收入由下降了 10% 至 189.6 億元,主要原因是同店銷售下降。據其表示,這部分業務同店銷售下滑主要是由於銷售數量減少,平均成交單價略有下降。與之相對的,百麗的運動、服飾業務的收入則是同比增長了 15.4% 至 227.47 億元。

“截至 2017 年 2 月 28 日止年度,運動、服飾業務實現雙位數的銷售增長,而鞋類業務錄得雙位數的銷售下降,反差十分明顯。因此,運動、服飾業務佔比明顯提高,由去年的 48.3% 上升至 54.5%,超過鞋類業務的銷售規模。” 百麗表示。

因為在鞋類業務上的持續低迷,百麗一直都在進行店舖網絡的主動性梳理。在這一最新的財年,其在中國大陸的鞋類零售網點淨減少 700 家。其還指出,在門店上的一系列調整工作,預計在未來一到兩年仍將持續進行。

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裡,百麗也在為扭轉經營狀況而轉型。但其表示,由於缺少相應的技能和資源,同時由於既有業務和利益關係的局限,業務轉型不盡人意,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4 月底,百麗發佈公告,宣布由高瓴資本集團、鼎暉投資以及百麗國際執行董事組成的財團,向其提出私有化要約,總收購價 531 億港元。對於整個女鞋行業來講,這無疑是焦點性事件。

在 16 日的全年業績會議上,百麗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盛百椒表示,私有化是為了給公司 “找一個出路”,公司現時急需轉型,需要抓住 “時間窗口”,轉型需要新資源和新人才。

行業遭遇 “困境”

在業內人士看來,百麗過去兩年的經營表現一定程度上也是整個女鞋行業的寫照,在電商衝擊以及產品創新缺失等諸多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國內鞋業尤其是國產女鞋銷售遭遇滑坡已是不爭的事實。

此前,星期六、達芙妮等企業已經發布 2016 年全年業績數據。以星期六為例,2016 年,其除了營業收入下降 9.61% 至 14.84 億元外,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亦下滑了 7.52% 至 2083.96 萬元。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指出,在 2014 年以來,女鞋市場增速持續放緩,至 2016 年出現了 1.30% 的同比下滑。在這樣的背景下,新人還在不斷進入。“目前很多女裝也在做一些產品的延伸,鞋子也有在賣,這對女鞋品牌來說勢必是有影響的。” 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除了新品牌出現對市場大力爭奪,陷入 “困境” 的鞋企似乎更多還是要在自身尋求原因。九派諮詢總經理邵立剛此前指出,目前,品牌推出商品的屬性事實上和其定位群體並不完全匹配。“還有一個就是他們進入到終端的商品結構和市場的需求結構不匹配。”

“百麗作為國內鞋業龍頭企業也難逃被低價收購的命運,在鞋類市場同質化嚴重、產品研發設計能力滯後的情況下,我國鞋企將會迎來一輪大洗牌。” 天風證券在一份研報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