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F評比 台灣全球競爭力掉一名至第15位 創新及成熟因素有進步

根據瑞士世界經濟論壇 (WEF)「2017-2018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7-2018),在 137 個受評比國家,台灣排名第 15,較去年退步 1 名;在亞太地區排名次於新加坡 (第 3 名)、香港 (第 6 名)、日本 (第 9 名) 和紐西蘭 (第 13);領先馬來西亞 (第 23 名)、韓國 (第 26 名) 及中國 (第 27 名)。

國發會指出,今年台灣 WEF 全球競爭力排名,在 137 個國家中,排名全球第 15,較去年滑落 1 名。WEF 全球競爭力排名,可視為對國家經社的總體檢,政府將針對優劣勢項目進行研析,以持續精進及改善施政,維繫全球競爭力優勢。

在 WEF 評比競爭力三大類中,台灣排名與去年變化不大,其中「創新及成熟因素」排名全球第 15,較去年進步 2 名,是近 3 年最佳的名次;「效率強度」排名第 16,與去年相同;「基本需要」排名第 15,較去年滑落 1 名。

「基本需要」涵蓋 4 中項,其中以「總體經濟環境」進步 9 名最多,但「基礎建設」退步 2 名,「體制」及「健康與初等教育」2 中項名次則持平;「總體經濟環境」排名第 5(進步 9 名),主要因台灣通膨率 (第 1,進步 67 名)、各級政府債務 (第 39,進步 7 名) 及各級政府預算餘額 (第 41,進步 15 名) 都有進步,顯示政府財政相當穩健。

「基礎建設」排名第 15(退步 2 名),主要是港口基礎建設品質 (第 24,退步 4 名)、電力供給品質 (第 41,退步 6 名)、航空運輸基礎建設品質 (第 43,退步 10 名)、行動電話用戶數 (第 54,退步 4 名) 等項目排名下滑。

「體制」排名第 30(名次持平),其中,政府支出浪費程度 (第 35,進步 10 名)、我國企業透過法制挑戰政府法規之容易度 (第 49,進步 11 名)、企業解決爭議的法律有效程度 (第 56,進步 9 名) 等項目大幅進步。

但股東權益保護 (第 19,退步 5 名) 、犯罪和暴力影響企業成本 (第 31,退步 7 名)、董事會的功能 (第 32,退步 4 名)、恐怖主義威脅企業經營 (第 55,退步 13 名) 等項目排名下滑。

「健康與初等教育」排名第 15(名次持平),其中,台灣 HIV 盛行率雖然進步 58 名,跳升至全球第 1 名,但未來 5 年肺結核對企業的影響程度 (第 135,退步 89 名) 以及未來五年 HIV/AIDS 對企業的影響 (第 135,退步 110 名) 均大幅退步,此 2 項都是問卷調查資料,反映企業對肺結核病及 HIV/AIDS 影響企業的憂慮。

「效率強度」第 16 名,與去年持平,有 6 個中項,其中「商品市場效率」及「技術準備度」名次上升,「高等教育與訓練」、「勞動市場效率」及「市場規模」名次持平,但「金融市場發展」退步。

「商品市場效率」與「技術準備度」分別排名第 12 及第 25(分別上升 3 名及 5 名),其中,國際網路頻寬 (第 6,進步 41 名)、企業外資持股普遍度 (第 48,進步 10 名)、FDI 法規對外人投資的鼓勵程度 (第 79,進步 8 名) 等 3 項明顯進步,但非關稅障礙普遍度 (第 30,退步 10 名)、個人上網比率 (第 31,退步 14 名) 等方面仍待改進。

「高等教育與訓練」與「勞動市場效率」分別排名第 17 及第 25(名次均持平),其中,工資決策彈性度 (第 9,進步 3 名)、員工薪資與生產力的關聯程度 (第 14,進步 3 名)、我國在學校上網普及度 (第 26,進步 15 名) 等項目有改進,但在高等教育就學率 (第 13,退步 4 名)、稅制對工作的激勵效果 (第 24,退步 6 名) 等項目退步。

「市場規模」排名第 20(名次持平),其中,國內市場規模 (第 23,進步 2 名) 排名進步,但台灣商品及勞務出口占 GDP 比例的排名退步 3 名至第 23。

「金融市場發展」排名第 19(退步 4 名),其中,銀行健全度 (第 16,進步 6 名)、金融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廣度等排名上升 (第 13,進步 1 名),但企業由股票市場籌資容易度 (第 5,退步 2 名)、企業取得創投資金容易度 (第 18,退步 5 名)、證券交易法規與監督之有效程度 (第 19,退步 2 名) 等項目排名下滑。

「創新及成熟因素」:排名第 15,較上年進步 2 名,有 2 中項,「企業成熟度」中項略有進步,「創新」排名與去年相同。「企業成熟度」排名第 21(進步 1 名),其中,我國企業使用成熟行銷工具之普遍度 (第 15,進步 4 名) 及本地供應商的品質 (第 21,進步 3 名) 都有改進,但企業掌握國際配銷通路的程度 (第 39,退步 2 名) 略顯退步。

「創新」排名第 11(與上年持平),其中,企業研發支出之投入程度 (第 10,進步 2 名)、企業創新能力 (第 22,進步 2 名) 等方面表現進步,但科學家與工程師之充足度 (第 30,退步 2 名)、政府購買先進技術 (第 34,退步 9 名) 等項目排名退步,顯示政府在採購新技術與培育科學與工程人才,仍有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