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溢價「買買買」模式開啟 美國生物醫藥股又夯了?

摘要:2018 開年至今全球醫藥行業併購規模已接近 300 億美元,平均溢價水平達到 81%,在競爭激烈的壓力下和美國稅改釋放的紅利下,醫藥行業有足夠的理由掀起併購「狂潮」。

2018 開年,美國醫藥行業開啟「買買買」模式。

本周一兩大醫藥巨頭相繼宣布併購消息,使得開年至今醫藥行業併購規模接近 300 億美元,相當於 2017 年上半年的總規模。周一美國醫藥板塊獲得大漲,IBB 生物科技 ETF 漲 3.1%,另一隻生物科技 ETF XBI 上漲 5.6%。

醫藥行業接下來熱門併購目標之一的 Clovis 股價周一大漲:

高溢價

周一,法國醫藥巨頭賽諾菲(Sanofi)宣布 116 億美元收購百健(Biogen)公司旗下的血友病藥物專研公司 Bioverativ。隨後,另一醫藥巨頭新基生物製藥(Celgene)也宣布 90 億美元收購朱諾醫療(Juno Therapeutics)。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起併購的價格都遠遠高於併購對象目前的股價。賽諾菲在上述併購案中支付了 63% 的溢價,而新基支付的價格也接近朱諾醫療市值的兩倍。

雖然溢價是醫藥行業併購的一大特點,但今年目前為止的溢價水平還是高得令人吃驚。根據 Dealogic 數據,今年目前為止,醫藥行業的公司併購中,平均溢價水平達到了 81%,遠遠高於 2017 年全年平均水平 42%。

各大醫藥公司銷量排行榜上的藥種競爭愈發激烈,價格的壓縮也帶來了收入的減少,而尋找新的收入增長點成了行業巨頭們最重要的任務。收購垂直領域的醫藥公司,當然是比自己建立研發中心更為迅速的一種手段。於是,在競爭激烈的壓力下和美國稅改釋放的紅利下,醫藥行業有足夠的理由掀起併購「狂潮」。

IBB 生物科技 ETF 周一上漲 3.1%,另一隻生物科技 ETF XBI 上漲 5.6%。

現金多

受美國稅改的利多影響,醫藥巨頭也能夠以更低成本實現海外資金的回流。手握大把現金的醫藥公司預計還將進行更多併購。

根據 Baird 研究公司統計,目前持有現金最多的 5 家醫藥領域的公司依次是吉利德(Gilead)、安進(Amgen)、輝瑞製藥(Pfizer)、默克(Merck)以及強生(Johnson & Johnson)。

醫藥行業「富得流油」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德去年已經在 119 億美元收購凱德製藥(Kite Pharma)中耗費巨資,但其賬上仍有高達 410 億美元的現金。此外,輝瑞製藥賬上有 240 億美元現金,該公司還曾表示其購買力比這個數字更大。

 

(圖片來自 Baird Research)

2018 或將成為醫藥行業併購大年

剛宣布了收購案的新基製藥高管在投資者見面會上表示,公司還將繼續尋求更多併購機會。

據英國《金融時報》,一些高管表示,在美國稅改的間接刺激下,醫藥行業的併購還將持續處於「過熱」狀態。不過默克公司首席財務官 Rob Davis 也發出了警告,「考慮到這些公司目前的現金池規模,潛在收購目標的價格會急漲嗎?我想是有這個風險的。」

Baker McKenzie 律所預計,在美國稅改的紅利刺激下,今年全球醫藥公司併購規模達到 4180 億美元,較去年上漲 50%。

根據加拿大皇家銀行去年 12 月做的投資者調查,最有可能成為醫藥巨頭收購對象的公司包括專攻癌症製藥的 Clovis、Puma,專注於神經科學領域的 Sage,以及在罕見疾病領域較為出眾的 Bluebird 和 AveXis。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