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分析認為,南美與美國大豆的上市季節錯開,在美國大豆上市期間南美並不是主要收穫季,而國內的蛋白需求又是剛需,一旦關稅實施必將推升豆價。而另一些分析則認為,國內可以擴大種植面積,同時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
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大豆作為貿易重要品種是為極為關鍵的談判籌碼。在中國商務部公布了包括大豆在內的對美反制清單後,國內大豆及其相關農產品期貨價格波動迅速放大。
由於恰逢清明節休市,在消息剛公布初時無法及時反映到盤面上。在此條件下,昨日期市一開盤,農產品板塊就大幅跳空高開,但隨後價格又一路反轉下跌。
截至今日收盤,豆粕主力合約下跌 89 點,跌幅 2.66%,豆一主力合約下跌 51 點,跌幅 1.26%,菜粕主力合約下跌 36 點,跌幅 1.32%。經過這兩天的下跌,農產品整體已差不多要填補之前的高開缺口。
行情如此反覆也使得眾多投資者出現虧損,據 21 世紀經濟報導,一名有著 10 年交易經驗的鄭州「炒手」劉淼(化名)表示,近期交易情況並不理想。用他的話來形容便是,「老手不好做,新手反而容易賺錢」,雖然早在中美貿易摩擦發生前,各家期貨公司研發部已經給出了做多農產品的策略,但彼時的判斷依據主要還是源於供需面,而未預料到貿易摩擦會成為農產品啟動的導火索。
那麼未來大豆期貨價格是否還會大幅上漲呢?縱觀各路分析和報導,似乎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一些分析認為由於大豆需求為剛需,短期內南美大豆無法滿足中國全年的大豆需求,另一些則認為除非美豆價格上漲帶動其他來源大豆全面上漲,否則國內期價很難大漲,以及南美和國內仍有時間來調整大豆的種植面積並多元化進口來源。
看漲觀點:國內蛋白是剛性需求,南美無法滿足中國全年大豆需求
眾所周知,中國大豆大部分來自於進口,而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進口數量是來自於美國。
南華期貨農產品研究中心向期貨日報表示,隨著中美貿易戰升級,國內整體大豆到港量下降。由於國內對於蛋白需求存在剛性,一方面南美大豆無法滿足中國全年大豆需求;另一方面,國內也會用其他雜粕替代豆粕,但是整體替代有限。尤其是到了美國大豆上市的季節,整體國內豆粕供應偏緊,必然帶動國內豆粕價格以及基差上漲。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表示,2016 年我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占國內消費量的 33%,占全球產量的近 10%。南美地區也是全球大豆的重要產地,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產量占全球產量的近一半。但美國與南美大豆收穫季節不同,南美大豆從貿易量和收穫季節來看,或難以完全替代美國大豆。
從分析來看,上漲邏輯是由於南美與美國大豆的上市季節錯開,在美國大豆上市期間南美並不是主要收穫季,而國內的蛋白需求又是剛需,一旦關稅實施,這勢必將推升豆價。
同時來自證券時報的報導也顯示,在中國確認對美大豆徵稅之前,現貨市場就已經開始漲價 。
事實上,清明節假日前,國內飼料企業已啟動密集調價。根據市場流傳的調價單,早在 3 月 24 日,大北農旗下邛崍馳陽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就公告稱,由於原料價格快速上漲,決定對保育料、母豬料等飼料品種價格分別調漲每噸 50 元至 75 元不等,新價格已自 3 月 31 日起執行。3 月 28 日,新希望集團旗下瀘州希望飼料有限公司也發布調價函稱,將對公司產品價格實施每噸 50 元至 125 元的上調。4 月 1 日榮昌雙胞胎飼料有限公司也稱,將對公司產品價格進行每噸 50 元至 250 元的調漲。
「近期國內大型的飼料廠商,包括嘉吉、新希望、雙胞胎、大北農、正邦等都發布了漲價通知。」生意社分析師李冰稱,早在 3 月下旬中美貿易戰爆發起,飼料市場就給予高度關注。當時雖然我國還沒有明確要對大豆商品徵稅,但飼料企業已經開始調漲價格,到 4 月 1 日後,包括雞料等飼料產品價格已呈現普遍上漲態勢。
反方觀點:南美國內將擴大種植面積,進口來源多元化。
據新華網援引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陳秧分表示,加征關稅將直接降低美國大豆的價格優勢,對華大豆市場市佔率或將被巴西、阿根廷等其他大豆主產國所替代。另一方面,對進口大豆抬高門檻一定程度上將刺激我國豆農擴大生產。專家認為,應適當恢復國內大豆種植面積。
陳秧分等專家建議,可以研究制定針對重要農產品的投資布局戰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合作,推動大豆進口來源多元化。
據新華網了解,目前國內已有企業進行布局。如,上海中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俄羅斯遠東、烏克蘭等地與當地合作,加大農產品種植並返銷國內市場,涉及品種包括大豆、葵花籽等。在國內大豆種植方面,東北地區將進入大豆播種季節,相關人士提出積極做好春播備耕工作,適度擴大國內大豆供應規模;
北京布瑞克農業資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執行總裁黃桂恆也認為,短期會對國內肉蛋奶價格造成一定影響但總體可控。作為大豆進口大國,我國近幾年已採取多項措施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而且美豆的供應缺口可在世界其他地區找到貨源,東歐及俄羅斯等地的糧食貿易商都在尋求拓展中國市場。
東吳證券分析師周岳向證券時報表示,除非假設美豆價格上漲帶動其他來源大豆上漲同樣幅度,國內大豆價格才可能全面上漲 23%,但是這種可能性很小。如果美豆價格上漲後,其他來源大豆的市場市佔率和價格基本不變,則預計國內大豆價格最終上漲 6.9%,中性預測為 10%。
此外,還有一些業內人士表示,每年 4~8 月基本是南美大豆主導中國的進口貨源,因此擬加征關稅短期對國內大豆供應影響有限。「10 月前國內大豆供需完全沒有問題,現在是中國買巴西、全球買美國。如果真的加征關稅,10 月後可能會上升到行業問題。」一位現貨企業人士稱,現在距離那時還遠,除了做好應急預案,做過多猜測和預判也沒有意義。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