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大應用〉區塊鏈的ICO之路

隨著區塊鏈相關應用的廣泛發展與應用,首次貨幣發行 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 被視為區塊鏈的先進落實應用。

ICO 其實就像是比特幣世界中的 IPO,不過與一般股市的 IPO 不同,ICO 所銷售的是自己的代幣 (Token)。ICO 可做為一種融資的機制,科技創新公司能透過加密貨幣,或者代幣來進行籌資,而投資者也能通過購買代幣來進行投資。然而,近期 ICO 活動卻顯著下降。

對於這些以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的初創公司來說,發售代幣有助於激勵用戶使用該公司的服務,除了加密貨幣交易之外,剩下也只能用於公司內部,公司也能收到相應投資作為回報。

大部分的 ICO 是通過「預挖」,也就是將未來可能產出的代幣量加總,劃分出五成或五成以上的代幣用於融資或銷售,剩下則作為新創公司的支出或是用戶額外獎賞。

然而,近期以來,ICO 的活動卻明顯下降。根據研究公司 Autonomous Research 的一項獨立研究發現,全球 ICO 活動今年已經下降了接近 90%。 研究表明,在今年年初代幣銷售募集資金約有 30 億美元,在 9 月份卻只剩不到 3 億美元。

該研究機構表示,9 月份的 ICO 資金總額約為 3 億美元,低於前一月份的 4 億多美元,更與今年 1 月份的 24 億美元相差甚遠。如果不考慮 EOS 和其他數據,上個月籌集的 ICO 資金金額已經從 1 月份下降了 88.53%。

ICO 之所以下降的原因,可能基於以下的理由。首先,「預挖」的代幣就如同遊樂場的代幣,代幣的價值永遠被項目擁有者所控制。投資者因此開始對 ICO 失去興趣,Autonomous Research 表示:「首先,也許投資者對於購買沒有表決權也沒有法律上約束力的代幣失去信心,轉而想買同一家公司的實質股權」。再者,現有的創新專案項目中,似乎缺乏新意,只是單純將區塊鏈的特性及優勢進行重組,再套上區塊鏈創新的標語,令多數投資者感到疲乏。最後,在監管方面,現今的 ICO 籌資模式可說是完全不在監管之下,並且,基於加密貨幣的特性,投資者更是難以了解所投入資金的真正用途。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