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發展,汽車與飛機縮短實體空間距離的障礙,隨著科技與網路出現,降低世界各地人們交流門檻。每當新科技出現,世界與市場就隨之改變,這些改變經常是所謂的「微趨勢」,它們很微小,但卻實在且緩慢地改變你我生活。即時萬用翻譯就是一種正在改變世界的「微趨勢」。
以下內容摘錄自《未來十年微趨勢》
閱讀時間: 7 分鐘
即時萬用翻譯
在一個即時同步翻譯成為網路與 Skype、Hangouts 和 Facetime 等通訊軟體標準配備的世界裡,語言教師雖然還不至於找不到工作,但是可能很快就會加入工廠失業工人的行列。
全球化最大的障礙—語言—即將被克服,而且很可能在無人駕駛汽車大規模上路之前就實現。你不需要再學習第二種語言,除非你計畫用外語寫書或撰寫跨國貿易合約。如果只是打算去旅行、做點生意、下載法國電影,手機上的 app 就可以讓你在不同語言之間無縫地來回轉換。這將會帶來教育上的轉變,因為高中生可以跳過外語課程,改修電腦、經濟或其他以前只在大學裡教授的科目來充實學業。或者,學校董事會決定恢復一些古典語言課程來填補這些空缺。
只有 25%的美國成年人會說英語之外的語言(他們是透過學習的,並非因為英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而且在這 25%的人裡面,只有 43%可以把那種語言說得「非常流利」。隨著萬用翻譯的改進,這些人口一定會減少。
雖然學習第二語言有很多好處,但隨著翻釋科技的顯著進步,它們不再會被強調或意識到。我的父母有一種習慣,當他們想說一些不希望我偷聽到的內容,就會改用意第緒語(Yiddish)。如果當時我有今天的厲害 app,誰知道我會有什麼驚人的發現呢。
現在已經有大量的翻譯服務任君選擇,從推特上的「translate」按鈕,到微軟或 Google 的翻譯 app,都可以立即翻譯網頁。你可以將相機放在任何語言的菜單或文本前面,然後用 iTranslate 這類的 app,它有 54 種語言任你選擇,瞬間就可以完成完美無瑕的翻譯。也許是時候該賣空如師通(Rosetta Stone)這類提供語言學習課程的公司股票了。學習完整的語言對某些人可能有用,但是對廣大群眾來說,這些即時翻譯 app 將會提供他們所需的一切,讓他們享受愉快的旅行或會議。
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的《有靈性的機器年代:當電腦超越人類智慧》(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 When Computers Exceed Human Intelligence)書中提到,口語翻譯裝置到了 2019 年將會變得很普遍,而到了 2029 年,電腦將達到人類的翻譯水平。
這種先進技術的進步將徹底改變幾個產業。而它將會影響到的最大產業之一,是視頻和網路會議的市場。全球網路會議市場預計在 2020 年將達到 39 億美元,年增率為 10%;雲端視訊會議預計會以同樣的速度成長。這部分成長最快的市場是在亞太地區,到了 2020 年應該成長了 11%,其次是歐洲。
企業和政治將從即時萬用翻譯受惠特別多。透過萬用翻譯,企業可以省下昂貴的國外出差費用,提高在全球市場的生存能力,並且更快速地解決問題。對各國政府來說,更好的翻譯能力意味著更多經濟成長的機會,政府可以透過更友好的貿易關係,以及讓新興市場更容易進入到他們的經濟體來吸引投資。零售業和製造業也將受惠於即時的全球溝通,減少浪費,增加生產力。
萬用翻譯的技術雖然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是它的確可以應用於大眾的日常活動和工作。想像你正在觀看一位國外領袖的演講,而能立即了解這對地緣政治的影響;或是你可以閱讀世界上任何一本,在任何時期,用任何語言寫的書籍;或是到任何一個地方旅行,不管多麼偏遠,都可以輕易跟當地人打成一片,並且找得到指引。
有了這種萬用翻譯能力,出國留學和旅遊的人將會增加。試想,在義大利待上一段時間,卻不需要跟義大利動詞變化奮戰的美好時光。或是可以到國外的學校上課,只要戴上你的耳機,就不需要花錢請翻譯,以及所有相關的設備。旅遊人數將全面增加,特別是美國的年輕人。美國到海外留學的人數正在增加,2015 年比前一年增加了 2.9%。那些因為不懂得該地語言而不去某個地方旅行的美國人,將不會再有這種藉口或恐懼了。
即時萬用翻譯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到全世界的醫療保健。美國人在國外醫院遇到不會說英語的醫生所鬧出的種種軼聞趣事,將不會再發生,語言不通將不再阻礙人們獲得良好照顧。美國醫院提供外語的服務很有限。這表示移民,或是來這裡旅遊的民眾,跟醫生交談會有困難,這可能會損害到他們的整體治療。醫療界還不太確定翻譯技術服務是否已經優異到能夠在醫院急診狀況下使用,醫療人員仍然擔心電腦無法偵測到故障,或是細微的差異。
大體來說,國內外的醫院仍然堅持使用人工翻譯。一項關於 Google 翻譯在英國醫療環境下的使用狀況研究,結果顯示這項技術「在重要的醫療溝通時不可信賴」。然而,即時同步翻譯技術的出現,意味著任何一家醫院,不論多麼偏遠,都能夠在緊急狀況下提供完美的翻譯。法庭和監獄等場所也是如此,只要技術可以進步到對這些比較艱澀領域的專業字彙,達到將近百分之百的正確翻譯。
隨著萬用翻譯科技的不斷演進,大家可能會預期專業翻譯的工作已經窮途末路。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進入翻譯界仍然是出了名的困難;從通過考試到拿到證照,要達到最高階(比如為外國政要翻譯),就得寒窗苦讀數十年才能進到這個圈子。
美國勞動統計局要麼知道一些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要麼就是錯得離譜,它預計翻譯和口譯的工作需求在 2014~2024 年之間將增加 29%,「比平均速度要快得多」。
事實上,全世界最大的口譯人員雇主之一,為歐盟提供專業口譯的歐盟口譯總署,在 2014 年就花費將近 1 億 3,400 萬美元在口譯服務,而且在那之後繼續擴大服務範圍。儘管我們已經擁有萬用翻譯 app 等工具,仍然可能需要具備高度語言知識水準的人去分辨細微的差別,或是在使用另一種語言做重大決定的時候有足以信賴的人,因為這些重大決定不能完全信賴機器,至少目前還不可以。
有一些產業,特別是出版業,仍然對一體適用的萬用翻譯保持戒慎恐懼的態度。在逐字翻譯書本方面,人類顯然勝過翻譯 app。例如,想像一下,Google 翻譯會如何嘗試翻譯 Talmud 這個字(譯注:Talmud 字義為「學習」,一般卻是在說《塔木德》,一本猶太教中地位重要的文獻)。
是的,Google 翻譯現在支援 103 種語言,它提供的免費翻譯可以服務線上 99%的人口。但是統計式機器翻譯不可能像人類一樣,捕捉到細微的差別、特有的風格和詩意的詮釋。至少我們是這樣認為的。但這只是時間的問題,等到人工智慧開始應用到萬用翻譯,屆時萬用翻譯科技不僅可以告訴我們別人說了些什麼,還可以告訴我們,別人可能在想些什麼。
在我看來,大部分的新科技都在《星艦迷航》或《傑森一家》這兩部影集裡面的某個時間點預測到了,你可以任挑一部來看看。雖然我們離科幻片中曲速引擎的發明還很遙遠,但是萬用翻譯機幾乎已經快變成事實。一家新創公司正在測試一種耳內翻譯機,可以讓戴著這種耳機的兩個人之間進行無縫翻譯。
當然,最終目標是希望可以在任何地方和任何人交談,並且不需要在雙方身上穿戴任何科技裝置。你當然可以想像在下一個版本的 Google 眼鏡置入即時字幕的可能性,它可以在整個談話過程中,顯示任何一個外國人所說的內容。
在沒有萬用翻譯機的情況下,英語逐漸成為強勢的通用語言。英語是「人類歷史上散播最快速的語言」,大約有 17.5 億人,約四分之一的人口說這種語言。光是在網際網路上,就有 5 億 6,500 萬人使用英語。
但是這仍然讓四分之三的人無法參與談話,所以進步的萬用翻譯技術,有可能成為未來 10 年最偉大的科技。與此同時,像是 Alexa 這類的個人語音助理正在成長,它們有可能成為人類的自然代理人或個人翻譯機器人。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在人類翻譯機之後,離貓狗翻譯機也不會太遠了。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獲得和海豚這類的哺乳動物,以及靈長類動物互相交談的能力。
- 我永遠忘不了電影《核戰爆發令》裡面,必須在核戰危機中為總統翻譯的巴克。總統指示巴克不僅要告訴他俄國人所說的話,而且還要向他說明他們情緒上的細微差別,而巴克閱讀蘇聯總理的能力,成為處理這個局勢的關鍵。電腦也可以如法炮製,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在關鍵時刻信任機器人而非另一名人類,仍然有待觀察。
【書籍介紹】
- 書名:未來十年微趨勢
-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作者介紹】
馬克.潘(Mark Penn)
「微趨勢」概念始創者,《紐約時報》稱他為「細微小事的大師」
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曾任微軟策略長,目前是哈里斯民意調查機構董事長、數位行銷集團 Stagwell Group 執行合夥人。
馬克.潘擁有逾四十年的民調、行銷與策略資歷,是比爾.蓋茲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等世界級領袖所倚賴的顧問。他也是比爾.柯林頓和希拉蕊.柯林頓參選總統時的首席策略師。
他堅持趨勢觀察不能光靠肉眼,其趨勢報告一向以「科學、手術刀般精準」著稱,長年為《華爾街日報》《政客》雜誌和其他刊物撰稿。他的第一本書《微趨勢》甫出版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梅樂迪斯.芬曼(Meredith Fineman)
FinePoint 公司的創辦人,該公司由公關公司轉型為提升領導力和職場專業能力的顧問公司,授課的重點對象是位高權重的女性,並提供媒體內容與趨勢的諮詢。芬曼擁有超過十三年的寫作經驗,經常為《哈佛商業評論》《富比世》等雜誌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