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商辦熱且都更案吸引資金 北市上半年店面交易量年減逾1成

街邊店面近年受電商及百貨商場夾擊,造成部分商圈店面坪效降低,店面交易也難創天價,依台北市實價登錄資料統計,近 4 年上半年店面交易,交易量最高在去年共 208 件,今年為 185 件,年減 11.1%,至於成交單價,今年上半年沒有單坪超過 300 萬元的交易。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分析,由於網購便利性高,改變消費者購物型態,此外,餐飲等體驗式消費傾向整合至大型商場,都是讓店面光環減弱的原因,而包括商辦等市場需求較高的投資管道,也從中吸收了投資資金。

就近 4 年來店面交易來看,2016 年房市緊縮,店面置產也縮手,上半年僅 153 件交易,隨後市場築底反彈,2017 年尚有單價 400 萬元以上之交易,2018 年交易量交易量突破 200 件,最高交易單價也在 300 萬元以上,但今年上半年交易量及最高單價都雙雙下滑。

郎美囡表示,今年不動產市場持續回溫,且市場游資充斥,店面交易量仍高於 2016 年及 2017 年同期,但熱度不如去年,由於消費型態轉變讓許多店面式微,而一線商圈店面屋主仍堅守價格,與買方難達共識,另一分面,近期辦公室、廠房成為市場熱門不動產,且政府力推老屋重建,老屋也成為投資標的,都讓投資人有更多元的選擇,進而影響店面交易的價量表現。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觀察台北市各商圈發展不一,也非所有商圈一蹶不振,倘若商圈有其引人入勝之處,如西門町人潮依然豐沛,甚至平均店租超越東區,故商圈具潛力,店面仍有其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