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百大集團調查〉美中貿易戰影響 台灣百大集團投資板塊大遷移

CRIF 中華徵信所今 (5) 日公佈台灣百大集團調查顯示,美中貿易戰開打後,百大集團在全球投資的變化正在快速形成,並且將對未來 10 年的投資帶來巨大影響,但影響的好或壞並不全然由美國和中國大陸之間較勁來決定,反而在於百大集團如何看待全球市場來決定。

CRIF 中華徵信所指出,從百大集團總體營運面的角度與投資板塊移動的趨勢來看,美中貿易戰對台灣並不見得是壞事,而在整個百大集團全新的變化中,同時具有「改變」的新形勢,與「不變」的定向趨勢。

百大集團重新思考全球分散投資策略 川普效應帶動連四年加碼美國

美中貿易戰啟動後,百大集團在全球地區投資中的家數增減變化。雖然以投資總家數來看,中國大陸 (含港澳) 以 2641 家排名第 1,中南美洲以 1091 家排名第 2,依次才為東協 542 家、北美洲 488 家、歐洲 410 家。

但至調查截止的 2019 年 8 月底,百大集團在全球海外重要地區所增加的投資家數前 3 名,分別是北美洲地區增加 81 家,歐洲增加 54 家,以及東協地區增加 42 家,以美國為主的北美洲和歐洲,出乎意料的都高於東協地區,這也顯示百大集團在創新、設計、製造代工、行銷的全盤考量下,正重新思考其全球分散投資的策略,並非單純以東協地區的代工基地為首要考量。

同時,以美國為主的北美洲投資家數由 407 家增加到 488 家,大幅增加 81 家,這不但是百大集團連續四年在北美洲地區加碼投資,而且也是單一年度增加投資家數最多的一年,可見得川普效應的確帶動了百大集團的加碼投資。

此外,百大集團對台灣本土投資家數也增加 65 家,顯示以技術智財權、自動化、高端化、高毛利率產品回台投資正在形成風潮。

百大集團對東協地區投資穩定加溫 但仍難撼動中國投資地位

CRIF 中華徵信所進一步比較東協和中國大陸的投資變化,發現往東協移動雖然是一個新趨勢,但是十年之內要撼動中國大陸地位有其困難。

百大集團中共有 67 個集團投資東協地區,較 2017 年增加 3 個集團,顯示僅剩 3 成 3 的集團尚未投資。2018 年百大集團在東協投資的總家數為 542 家,增加家數也連續五年溫和遞増,表示 2018 年百大集團對東協地區的投資呈現的是穩定的投資加溫,而非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出現激增式的上揚。

扣除港澳地區的投資家數,百大集團在中國大陸本土投資 2089 家分子企業,只較 2017 年減少 10 家,顯示 2018 年百大集團對美中貿易戰急遽升高的趨勢沒有太多及時因應行動;因此 2018 年百大集團在中國大陸(不含港澳)營收總額高達 15 兆 8424.20 億元,較 2017 年的 14 兆 8557.31 億元成長 6.64%,不僅創下營收總額新高,也締造百大集團連續六年在中國大陸營收總額成長的記錄。

同時,百大集團 2018 年在中國的稅後純益總額亦以 4118.60 億元續創歷史新高,並較 2017 年的 3302.68 億元大幅成長 24.71%,顯示在中國大陸經濟轉型驅動下,也驅動了百大集團的獲利模式改變。

2018 年百大集團的東協投資營收總額為 2 兆 8773.06 億元,較 2017 年大幅成長 17.63%;稅後純益總額也首度突破 1000 億元大關,達到 1082.29 億元,較 2017 年成長 41.81%,呈現爆發性成長。因此無論營收成長及獲利成長幅度都遠遠超過中國大陸,純益率 3.75% 也高於中國大陸(不含港澳)的 2.60%,顯示東協地區受惠於美中貿易戰的轉單效應。

但從東協地區的投資家數、營收總額、稅後純益總額看,各僅約中國大陸的 26%、18%、26%,東協地區的整體投資規模和效益,仍難與中國大陸相提並論。

假設百大集團對中國大陸 (不含港澳) 投資家數不增減,對東協地區投資以每年 100 家的速度增加,十年後投資家數也不過才 1542 家,仍遠不及投資中國大陸的 2089 家。

CRIF 中華徵信所表示,若要在五年內趕上 2018 年中國大陸投資家數,那麼每年必須新增投資至少 309 家,但除非兩岸關係出現嚴重變化,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也可以大膽推斷,東協地區在十年內仍難以撼動百大集團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地位。但是可望逐年拉近兩方的投資差距。

CRIF 中華徵信所認為,唯一能夠快速增加百大集團對東協地區的投資的機會,就是台灣透過和東協十國簽定包裹式的投資保障協議,使台灣企業投資東協任何國家都能被公平對待與獲得投資保障。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