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瑞典升息終結負利率時代?可能未必

瑞典央行是大膽實驗負利率的先驅之一,本週四 (19 日),他們成為實施負利率國家中,率先終止這項政策的中央銀行。

為此,瑞典央行其實考慮再三。在今年 9 月的會議上,他們暗示正在考慮終結負利率,在 10 月 24 日會議上,他們說「可能會」這麼做。直到 12 月會議,他們終於宣布,將關鍵政策利率回購 (repo) 利率升高 1 碼,至零利率。

負利率的先驅

在 2015 年初,瑞典央行追隨前 1 年歐洲央行的腳步,將主要政策利率降至零以下。但其實早在 2009 年,他們已首開先例,向商業銀行收取押金,而不是支付利息。

升息的決定將從 2020 年 1 月 8 日起生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會在同日公布。但這是否代表負利率在瑞典走向歷史?可能未必。

瑞典央行表示,他們沒有計畫在未來 1 年進一步提高利率,也就是說,他們的高標可能是維持零利率。但分析師認為,如果全球宏觀環境惡化,通膨再次大跌,瑞典將被迫再走回負利率。

凱投宏觀分析師 David Oxley 認為,瑞典本次做出升息決定,只因為他們先前做了承諾。「就我個人而言,所有的途徑最後都會回到降息。」

初見成效後回歸平淡

做為負利率的先驅,瑞典央行希望透過此一政策,逼使商業銀行把資金撤出央行,以低成本放貸,從而推動人們的舉債、投資及消費。

執行初期,瑞典央行見到了一年的成效,2015 年,瑞典經濟增長率升至 4.4%,但此一強心針真正的效用並不久,2016 年和 2017 年 GDP 降至 2.4%,2018 年為 2.2%。比歐盟多數國家來得好,但也說不上有多好。

真正帶來麻煩的,是負利率的「副作用」難以消除,並隨著資金流向股市、債市及房市,累積了更多資產泡沫及家庭債務,造成本幣瑞典克朗的貶值,卻沒有脫胎換骨的經濟重生。

《Wolf Street》專欄作家 Wolf Richter 指出,與國外經濟類似,瑞典經濟已進入低增長階段,整體來說,現在要從一個較強的周期,轉向更「正常」的狀況。

由央行對家庭債務的警告可明顯看出,央行有意藉由升息,來降低目前已超過可支配收入 190% 的家庭債務。

瑞典央行還呼籲政府採取措施,減少輕易地借貸及其對房市膨脹的影響。也由於瑞典家庭負債累累,因此對經濟狀況的變化敏感。要減少與家庭債務相關的風險,並解決瑞典住房市場上的結構性問題,政府需要調整稅收政策,及實施需要的審慎政策。

量化寬鬆政策仍在繼續,但只是以前的一小部分。瑞典央行預估,明年將可結束 QE,並於 2021 年開始縮表。

各國央行觀望發展

瑞典央行並不是實施負利率中最大的一家,更大規模的是歐洲央行及日本央行。

歐洲央行對負利率實施,一直存在嚴重的分歧,一些人認為負利率的好處早已消失,再持續下去效果將適得其反。議論的焦點包括,負利率讓生產效率低下的公司仍然苟活、有損銀行利潤、過度支持揮霍無度的政府。

日本央行在 2016 年引入了負利率政策,現在他們只能不斷地維持寬鬆政策不變,以繼續觀望負利率的效果。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川普卻一直在怒罵聯準會,稱他們不願意為了幫助美國經濟而實施負利率。

OECD 首席經濟學家 Laurence Boone 指出,每個央行都在觀察其他央行,「我認為,人們從來都沒有把負利率當作一項會永遠存在下去的政策。」

而即使如此,也不是每家央行都能找到機會擺脫負利率,就算已經這麼做的瑞典央行,實際上也沒有把握能在這樣的情況維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