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與資訊〉泰國醫材市場前景看好

臺灣醫療器材產業兼具研發與製造優勢,是新南向政策中不可或缺的重點產業。「2019 醫療電子與器材國際高峰論壇」,邀請來自泰國、印尼醫療領域專家,為業者勾勒新南向國家醫材市場輪廓。發展快速的泰國,在蓄積產業能量及國家經濟政策帶領下,朝亞太醫療中心發展,是極具潛力的市場。

在人口持續增加、高齡化,以及對疾病治療與照護需求升高的趨勢下,東南亞醫材市場漸令人無法忽視。泰國大城銀行(Bank of Ayudhya)智庫機構 Krungsri Research,預估未來 3 年泰國本地及國際醫材市場,每年平均複合成長率各為 8.5% 與 10%;政策的推動、國外病患人數與醫療院所投資的增加,都是醫材市場成長的驅動力。

「2019 醫療電子與器材國際高峰論壇」中,特邀泰國 ASEAN 醫院聯盟委員暨 Vibhavadi 醫院副院長卡普威瓦(Chaisit Kupwiwat),剖析泰國醫療器材市場概況,及泰國醫材市場的優勢和契機。

優質服務帶動醫材市場成長

卡布威瓦指出,醫療器材是高價值的產業,從進出口數字來看,目前全球主要的醫材市場,包括美國、德國、日本、中國大陸與英國。泰國自 2008 年實施《醫療器材法》後,在法規管制上愈趨完善,成為東南亞國協中的重要醫材市場。 Krungsri Research 統計,泰國 2018 年醫材進出口金額,各約 600 億泰銖(約 20 億美元)與 1,000 億泰銖(約 33 億美元),國內銷售額則為 513 億泰銖(約 17 億美元)。

進一步探究泰國進口醫療器材,以耐久性產品與單次使用產品,均占 4 成以上,來源以美國、中國大陸、德國等國為多;出口的醫療器材則是以單次使用產品為主,占 84%,多銷往美國、日本、德國等。從製造端來看,在泰國生產的醫療器材,較容易製造的單次使用產品為占了半數以上;製造商的規模也是以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大型企業雖僅有 8 家,但營收卻占了整個醫材製造市場的 6 成。

卡普威瓦也表示,泰國的醫療器材產業型態,和多數國家差異不大。國外進口的醫材產品,可透過在地的經銷或批發商,銷售至醫療院所或藥局等通路;本地的製造商,同樣可以經由經銷商或批發商銷售,或自行推廣至市場及出口。值得注意的是,泰國醫材市場大部分屬於公立的醫療院所,是經銷商的兵家必爭之地;以全球醫療服務的角度來看,泰國在服務接待、高科技設備、人力品質、合理價格方面,都相當具有競爭力。

目標直指醫療服務中心

因泰國具備醫療服務優勢,衍生出更多的醫療器材商機。近年來泰國更積極打造成為亞洲第一的醫療中心,主要基於泰國的醫療支出占 GDP 比重(2015 年為 3.77%),與全球(2015 年為 9.91%)相較還有不少成長空間,加上 2016 至 2021 年的消費支出估計中,健康產品與醫療的年均複合成長率也高達 5.6%,僅次於教育和通訊,醫療服務可望強勁成長。

因此,泰國政府在 2016 年推出的經濟發展計畫「泰國 4.0」中,將健康照護產業列名投資與發展的優先項目,更宣示在 2025 年以前,要讓「泰國成為健康與醫療服務中心(Thailand, a Hub of Wellness and Medical Services)」。

卡布威瓦指出,完善的基礎設施、優質的醫療服務,還有公共衛生系統及醫療保險制度等,都提供了泰國實現其醫療中心目標的支援;此外,在容易到達、獲美國醫療認證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認證的國際醫院多達 61 家等優勢下,2010 至 2018 年至泰國就醫的外國病患人數年均複合成長率達 8.52%,目前每年都有 200 至 300 萬人前往泰國觀光醫療。

政策與市場激勵廠商前往投資

上述條件同時帶動了泰國的醫療器材出口,2012 至 2017 年均複合成長率達 4.01%,並吸引許多國際醫療產品的製造商與經銷商進駐,讓泰國逐漸成為重要的醫療器材出口基地,例如單次使用醫材、眼科與光學設備、電子器械設備、牙科設備等,都是主要的出口品項,同時助益泰國經濟成長。

卡布威瓦還提到,泰國政府在 2016 年成立了「Yothi Medical Innovation District」,結合醫院、學校與政府機構,共同推動醫療相關的創新與研究;而泰國當地的塑膠、橡膠等產業產業,也能成為醫療器材的重要支柱。整體而言,從市場的成長、政策的扶植,加上減稅等誘因,均激勵醫材業者前往泰國投資,也為臺灣醫材新南向創造絕佳契機。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36 期 2019 年 12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