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行降準:為2020年這三大主軸鋪路

週三 (1 日) 中國人行 (PBoC) 宣布降準一碼,自 1 月 6 日起調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 0.5 %,釋放約人民幣 8000 多億元的長期資金,人行目的除了要因應春節流動性緊俏的問題之外,在新年伊始宣布降準,也是要向市場宣告 2020 年的貨幣政策,估計只會傾向寬鬆。

以下為投資人從 3 個角度,出發觀察 2020 年的中國經濟展望、人民幣匯率定向、人行利率政策:

1. 實現 GDP 保 6 目標:

2020 年是「十三五」計劃 (2016-2020 年) 的收官年,「十三五」計劃指的是北京政府的 13 個 5 年的發展綱要,按照「十三五」規劃的核心目標,即是實現 2020 年 GDP 和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倍。

為完成「十三五」計劃之 GDP 十年翻一倍的目標,2020 年中國 GDP 增速即需要保持在 6% 左右,但中國經濟近 2 年來遭遇美中貿易戰之壓力,成長動能已遭受不小衝擊,而人行適時降準,可冀望透過擴大市場流動性之方式,進一步拉低社會成本的實質利率,進而支撐實體經濟成長。

而降準也是落實先前剛於 12 月中旬結束的中國中央工作經濟會議之政策方向,中國中央工作經濟會議強調了貨幣政策要「穩中有活」,意味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基調,但也需要增加「靈活適度」的內容,故 2020 年貨幣政策的逆週期調節力道,可能趨於加大。

2. 人民幣匯價會大貶?

人行自 1 月 6 日起,將對市場全面降準約 8000 多億人民幣資金,而針對貨幣流動性的增多,許多市場人士懷疑,可能或加大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但事實上 2020 年人民幣前景對比貿易戰期間來說,基本面相對穩定,人民幣可能出現在 7 附近震盪整理格局。

一方面來說,由於當前美中貿易戰出現緩解契機,在中國的承諾下,美國可能逐步降低對中國的進口關稅,而一旦美國調降對中國之關稅,那麼人民幣即沒有「貶值抗關稅」的需要條件,人民幣要出現大幅貶值的可能性即趨小。

另外,針對人民幣匯價穩定措施,中國人行也已在離岸市場祭出「央票」,來廣泛回收離岸市場流動性,如 2019 年,人行即在 5 月、6 月、8 月、9 月、11 月、12 月累計發行共十期的離岸央票,直接墊高離岸人民幣的放空成本、打擊空頭預期。

雖然人行宣布出手降準、釋放約人民幣 8000 多億元長期資金,但觀察人民幣後市,還是較倚賴宏觀基本面之概況。

因降準之後並不代表中國經濟即能夠出現復甦,還需要進一步的與財政政策搭配,才能放大釋放流動性之效果,故若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人民幣仍需要小幅弱勢的匯價給予幫助。

3. 降準後,降息宜早不宜遲?

本次人行降準,類似於 2019 年的全面降準,中國人行亦表示,本次降準最多可能引導 1 月 LPR 利率下行 5 個基點,而降準 50 個基點僅能引導 LPR 下行 5 個基點,顯然降準對於貸款利率的引導效果,是極為有限。

一如人行週三 (1 日) 所表示,之前人行於 2019 年 9 月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人民幣 150 億元,通過銀行傳導可降低貸款實際利率,成為 9 月 LPR 下行 5 個基點的原因之一,而預計本次降準降低資金成本後,有助 1 月 LPR 下行至多 5 個基點。

從人行聲明可看出,人行降準僅能增加市場流動性「存量」,達到緩解春節流動性,針對逆回購、MLF 等短中期資金進行到期置換,令總體中國金融市場流動性來到充裕水平,但並無法針對社會總體的「資金成本」,達到降低效果。

在美中貿易戰打擊下,目前中國製造業、工業等受傷慘重,庫存壓力仍大,總體而言,中國政府要完成「十三五」計劃、達到 GDP 保 6% 之目標,人行的利率政策正有著進一步的寬鬆必要,而降息即是可能選項,人行降息,或許是「宜早不宜遲。


鉅亨觀點與分析 | 鉅亨網記者、編譯群們

茫茫的訊息海中,讓鉅亨網記者、編譯團隊,幫讀者們解讀新聞事件背後的意涵,並率先點出產業與總經趨勢,為投資人提供最深入獨到的觀點,協助做出更精準的投資決策。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