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債券 ETF 爆發性成長,2019 年規模到達 1.3 兆,總受益人數也來到 2.8 萬人,不只壽險業狂買,散戶參與熱度也大幅升高。為了滿足市場退休理財的需求,甚至有投信業者推出「月配息」債券 ETF 搶市,面對琳瑯滿目的債券 ETF,只要掌握信用及流動性兩大風險,挑選適合自己的債券 ETF 其實很簡單。
首先,要先了解債券型 ETF 分為投資級債、新興債和高收債等多元類型,投資級債約有 4%-6% 收益率,而全球高收債的單次配息率甚至衝到 8%。此外,債券 ETF 最誘人的優勢是「低交易成本」,無須繳納證券交易稅,只需支付經紀手續費,也不會被收取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且適用最低稅負制。
雖然債券 ETF 像股票一樣掛牌買賣,但本質就是一檔債券基金,因此影響債券 ETF 的關鍵是信用風險及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由信用評等決定,流動性風險主要看到期年數,越久到期的 ETF 風險愈高。
方法一:別只盯殖利率 也要看信用評等
投資人都知道「高報酬高風險」,如果追求穩定,可選擇信用評等較高的已開發地區公債,或投資等級公司債,且到期年數越短的 ETF,如此淨值波動風險就愈小。喜歡追求高報酬,就選擇新興市場及高收益的債券 ETF。
此外,債券投資最重要的收益來自配息,債券投資達人 MissQ 建議,投資人可以殖利率為衡量標準,一般來說,長天期的投資標的、平均投資評等愈低的債券 ETF,會有比較高的殖利率。然而,殖利率絕非愈高愈好,還要考慮匯率、利率等風險,對照自己的風險屬性,判斷投資組合才是正途。
方法二:比較流動性 降低清算風險
相同的債券指數連結標的,通常不會只有一家投信公司發行債券 ETF,因此可以比較流動性狀況。畢竟多數人都是在次級市場交易債券 ETF,流動性夠好,才不會想買買不到、想賣賣不掉。
流動性可以觀察每日交易時的上下 5 檔價位,看價格是否連續、掛單量是否足夠。同時,也可以比較規模,規模月大的 ETF 遭到清算的風險越低;再者,當基金達到一定程度規模時,較能發揮規模經濟效果,能夠相對壓低 ETF 追蹤指數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