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看世界〉為何北歐工時短、生活又富裕?

日前曾有媒體誤傳芬蘭總理馬林 (Sanna Marin) 為了勞動方式改革,正考慮導入週休三日的工作制度,雖然年僅 34 歲的馬林在競選前有發表過這樣的言論,不過芬蘭政府在目前似乎還沒有這樣的規劃。

不過同為北歐國家的瑞典,則已對一日工作 6 小時來展開實驗,打算讓每天的工時縮得更短。但是到底北歐各國有什麼樣的本錢來這麼做呢?

日本的經濟評論家加谷珪一認為,關鍵在於北歐企業的生產性高,還有在經濟方面也有足夠餘力,從 2018 年的勞動生產性來看,芬蘭每小時達到 65.3 美元,是日本 46.8 美元的 1.4 倍之多。另外瑞典是 72 美元,挪威更高達 86.7 美元。

在亞洲國家中,以已開發國家日本為例,日本企業為了賺取 1 萬美元,需要 30 人工作約 7 小時。芬蘭只需要 24 人工作約 6.5 個小時,換句話說,芬蘭企業能以日本企業 3/4 的勞動力來掙得同樣金額,若能對日本現今相同的生活水準感到滿足,芬蘭要實施週休 3 日也似乎可行。

想當然耳,不讓生活水準下降是最大前提。在生產性沒有提升的情況下就貿然的減少工作時數,勢必會損及生活水準。對重視生活品質的北歐人而言,想必也難以接受。即使目前週休三日還窒礙難行,但是對於工時長的亞洲人而言,又是多麼的讓人羨慕。

或許有人認為北歐因為國家小,所以相關問題容易解決,那麼這些問題也就難以討論下去。有些人則可能會提出反問,「要如何來提升生產力?」。

就以生產力高於芬蘭的德國來作例子,德國人每天的平均工時只有短短的 5.6 個小時,這點是日本難以趕上的,若以單純的數學計算來看,只要德國人願意拉長每天工時,要實施週休三日也並非不可行。

日本微軟在 2019 年 8 月曾經實驗性的導入週休三日制,這類收益性高的大企業已經正式著手來推動,然而日本過去在泡沫經濟時代曾有大型超市打出週休三日的口號,後來卻因營運問題而破產,最後落得被同業永旺集團收購的下場,也因此有不少的日本人,對週休三日抱持著不良印象。

或許日本現在要討論週休三日的時機還未成熟,將來生產力若能達到與德國相同水準,在這項議題上就有相當足夠的討論空間。

簡而言之,負責讓公司賺錢的企業經營者背負了這項重責大任,而非在他們底下工作的員工們。目前日本經濟所求的,不是量化寬鬆也非公共事業,而是讓優秀的人才坐在上位。

cookies

為優化網站服務,鉅亨網使用Cookie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當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s政策與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