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看世界〉那些經濟毀在奧運的主辦國

今年最重要的大型運動賽事夏季奧運,已確定因疫情因素延至明年,對體育迷是一大損失,日本來說更讓經濟雪上加霜。實際上,對日本來說,主辦奧運原本就是一次重大的冒險與賭注,如今看來,這次冒險似乎註定要以慘賠收尾。

唯一可能稍微讓他們安慰之處,也許在於,在這條道路上他們並不孤單。

令各國羨慕的洛杉磯奧運

在 20 世紀多數時間裡,奧運對於主辦城市來說,並不具有太多經濟上的牽扯。這些比賽大多在歐洲或美國的先進國家舉辦,即使在電視及廣播出現之前,主辦城市及國家很少出於盈利目的來考量賽事,透過公共資助,這些國家有著足夠健康的基礎設施,而能夠更好的承擔費用。

《奧運的詛咒》一書作者 Andrew Zimbalist 指出,1970 年代標誌著轉折點。奧運會在迅速發之下速,夏季奧運會參賽者的數量幾乎翻了一倍,賽事數量較 1960 年代增加了 3 分之 1,1972 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對以色列運動員的致命襲擊使奧運會的形象受損,主辦國愈來愈感覺到奧運舉辦的財政壓力。

1976 年美國丹佛市直接以地方財政問題,拒絕為奧運會增加公共支出,而被消取了主辦權。在各國愈來愈無興趣之下,在 1979 年,洛杉磯成為了唯一一個申辦 1984 年夏季奧運會的城市,也使得他們不需要特定承諾,反倒能與奧委員談判新的條件,進而在主辦比賽中受惠。

也正是洛杉磯奧運各種革命性的措施,引來巨量的廣告收益、電視轉播權利金,將奧運會包裝成吸金的商業活動,透過主辦賺進了 2.15 億美元盈餘,讓各個國家、城市開始見到奧運背後的龐大商機,並視奧運為振興經濟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逐漸發展中的國家,例如中國、俄羅斯和巴西等國,還渴望以奧運會來證明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進步。

主辦成本日益失控

慢慢地,主辦奧運又由吸金的利器,演變為更接近財政黑洞。

主辦國投入了大量資金,來建立必要的基礎設施。2008 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的成本,已經上升至 450 億美元,2014 年索契冬季奧運會的成本,再飆升至 500 億美元,2016 年里約熱內盧的成本,即使警惕支出,仍超過 200 億美元。

本屆東京奧運會早前將舉辦的費用定在 126 億美元,不過審計人員評估,就算不延後,仍將支出 250 億美元。

這些成本引起了人們的再次懷疑,許多城市出於成本考慮撤回了對 2022、2024 和 2028 年奧運會的競標。

而且除了主辦賽事的花費之外,那些建成的大型體育場館該如何繼續運作,也是一大問題。

由於這些場館的規模或特殊性質,它們在奧運會後的使用受到限制。這些通常會增加未來幾年的成本。

雪梨在舉辦奧運後,每年要為這些場館花費 3000 萬美元進行維護。北京著名的鳥巢體育場的建造成本為 4.6 億美元,每年需要維護 1000 萬美元,而且大部分未使用。

希臘在 2004 年舉辦奧運,雖然讓奧運回到雅典,極具有歷史意義,但幾乎所有為奧運會建造的設施都被廢棄了,這些設施的成本也帶來了此後不久的希臘債務危機。

近 30 年的慘痛事例

以下為 1990 年代以來,在經濟上重創主辦國的 5 次奧運:

1.1998 年日本長野冬奧:

人口僅 37.8 萬人的長野市,為了舉辦冬奧投入 105 億美元,主要用來建設由東京到長野的高速列車系統。不幸的是,正因為交通大為改善,觀光客寧可住在東京,而不顧住宿長野,成為著名的「通勤奧運」。長野平時的入住率為 80%,但奧運期間反倒只有 60%,因為普通旅客擔心奧運人潮而選擇避開。

2.2000 年雪梨奧運:

澳洲人雖然了解主辦奧運成本龐大,但寄望帶來旅遊業的長期增長可以抵銷。儘管體育賽事辦得十分成功,原本預估在 17 天賽事內湧入的 13.2 萬遊客,最終只來了 9.7 萬人。而預計奧運後每年可以吸引 800-1000 萬人次到來,最終每年只有穩定的約 250 萬人,完全未能發揮作用。

3.2004 年雅典奧運:

官方宣稱這次主辦成本為 46 億美元,但是實際花費預計達 150 億美元,包括興建沙灘排球中心和網球中心。關鍵在於,很多場館在奧運過後,就一次都沒有再用過,甚至包括了主場館也欠缺維護。此次主辦的費用很多來自公共投資預算,一些人認為,由於納稅人持續為這些花費買單,最終加劇了 2009 年希臘的經濟危機。

4.2006 年杜林冬奧:

義大利,又一個歐債危機的核心。甚至在在 2006 年冬季奧運會前的幾個月中,杜林就面臨 9500 萬美元以上的資金缺口及破產威脅,逼使他們發揮創意,將之後的殘奧主辦權以 4000 萬美元賣給了一家民營上市公司。並透過發行彩券等方式,運用各種開源節流方式,當冬奧閉幕時,杜林仍負債約 4900 萬美元。

5.2010 年溫哥華冬奧:

雖然這是一次成功的主辦,地主國加拿大拿得 14 面金牌,但賽事結束後,溫哥華就陷入財政困境,面對高達 10 億美元的債務。市政府大力宣傳奧運村是一個環保的住宅區,希望購房者能買下這些空置的公寓,但銷售速度仍然非常慢,最終債務增加至 7.302 億美元後,被迫進入破產程序,也未能順利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