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價連續負成長 央行利率決策將有更大發揮空間

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已表態「尚有空間降息」。(鉅亨網資料照)
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已表態「尚有空間降息」。(鉅亨網資料照)

由於油價、旅館住宿費調降等因素,3 月台灣消費者物價總指數 (CPI) 月減 0.45%、年減 0.01%,雖年減幅收斂,卻已是連 2 個月負成長,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逐漸反映在物價上;儘管暫無通縮疑慮,在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明示「降息還有空間」的說法下,目前物價狀態的確給了央行更多降息理由,在消費低迷、物價緊縮之際,不排除央行第二季會再次出手降息救經濟。

日前主計總處公布 3 月 CPI 年減 0.01%,外食費罕見創下近 40 個月最小漲幅,不過,核心 CPI 仍漲 0.34%;若就第一季 CPI 平均值來看,仍較去年同期漲 0.55%、核心 CPI 漲 0.44%。

據主計總處的說法,通縮除了須符合 CPI 連兩季下跌,且必須存在供給過剩、需求走跌等條件,因此就目前數據顯示,台灣仍無通縮疑慮。

儘管我國 CPI 僅連 2 月負成長,但油價持續低迷、國內旅館住宿和旅遊業降價促銷的狀況進入 4 月後並未明顯緩和,不排除 4 月 CPI 恐繼續負成長,而其中的交通通訊類價格,對物價的負貢獻可能加劇。

若從民眾生活面來看,雖見燃氣和租金回升,但外食價格增幅創低,再加上 3 月躉售物價總指數 (WPI) 月減 2.56%、年減 7.32%,不僅呈連續 11 個月下跌走勢,並創 2015 年 12 月來最大跌幅,可預期,從民眾生活成本推升物價的力道已明顯減弱。

楊金龍日前明示,未來央行是否再降息,主要考慮金融市場穩定、經濟發展情勢和物價展望三點,並強調,台灣降息後重貼現率雖到達歷史新低,「尚有空間降息」。

整體而言,雖目前尚未見到明顯的通縮風險,然而,台灣進口物價下跌,且疫情已明顯影響消費意願,加上因疫情首當其衝的第一線業者如餐飲、飯店業積極降價促銷,不排除台灣今年 CPI 增幅可能將低於去年的 0.56%,並促使央行在利率上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鉅亨觀點與分析 | 鉅亨網記者、編譯群們

茫茫的訊息海中,讓鉅亨網記者、編譯團隊,幫讀者們解讀新聞事件背後的意涵,並率先點出產業與總經趨勢,為投資人提供最深入獨到的觀點,協助做出更精準的投資決策。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