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盤後〉科技股撐大局 那斯達克連六漲 憂經濟重啟致疫情擴大 道瓊收黑

首爾再度爆發群聚感染、德國新增確診病例增加,令投資人憂心重啟經濟為時尚早,可能爆發第二波疫情,道瓊工業指數下挫 110 點。大型科技股普遍上漲,幫助標普 500 指數收復失土以平盤作收,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也扭轉盤初頹勢收高,連續第六個交易日上漲是今年來最持久漲勢,如今距離 2 月的歷史高點僅低 6%,全年累計上漲 3%。

南韓首爾梨泰院的夜店爆發群聚感染,相關確診數快速增加,但超過 3000 人尚未取得聯繫,首爾市地鐵 13 日起要求乘客戴口罩,避免疫情擴大。世界衛生組織 (WHO) 警告,已經放寬隔離措施的國家,確診病例都出現激增的情況。

Tudor Investment Corp 創辦人 Paul Tudor Jones 週一 (11 日) 警告,若疫情在一年之內無法獲得控制,美國經濟將會陷入「第二次」經濟大蕭條。「若一年後我們依舊處於相同狀況,這將會形成第二次經濟大蕭條,這一切取決於封鎖措施是否解除。」

全球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不止,根據截稿前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超過 415 萬例,死亡人數超過 28 萬例,美國迄今累計確診數超過 134 萬,死亡人數突破 8 萬。

週一 (11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 美股道瓊指數下跌 109.33 點,或 0.45%,收 24,221.99 點。
  • 標普 500 指數微漲 0.39 點,或 0.01%,收 2,930.19 點。
  •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71.02 點,或 0.78 %,收 9,192.34 點。
  • 費城半導體指數微跌 1.29 點,或 0.07%,收 1,774.31 點。

科技五大天王全面上漲:蘋果 (AAPL-US) 上漲 1.57%;臉書 (FB-US) 上漲 0.39%;Alphabet (GOOGL-US) 上漲 1.39%;亞馬遜 (AMZN-US) 上漲 1.24%;微軟 (MSFT-US) 上漲 1.11%。

道瓊 30 檔成分股漲跌互見:波音 (BA-US) 下跌 3.39%;摩根大通 (JPM-US) 下跌 2.94%;輝瑞 (PFE-US) 勁揚 2.36%;Merck (MRK-US) 上漲 1.98%。
費半成分股跌多漲少。ON Semiconductor 下跌 8.53%;科磊 (KLA-US) 跌 1.59%;科林研發 (LRCX-US) 跌 1.19%;Nvidia(NVDA-US) 上漲 3.24%;超微 (AMD-US) 漲 4.79%。

台股 ADR 下跌:台積電 ADR (TSM-US) 下跌 0.51%;日月光 ADR (ASX-US) 下跌 0.65%;聯電 ADR (UMC-US)  下跌 0.39%;中華電信 ADR (CHT-US) 下跌 1.97%。

焦點個股

Nvidia(NVDA-US) 股價上漲 3.24% 至每股 322.62 美元,創歷史新高。Needham 將目標價提高到 360 美元,因任天堂暢銷帶動遊戲晶片熱賣。

蘋果 (AAPL-US) 上漲 1.6% 至每股 315.01 美元,邁向三個月高點,因將於 5 月 14 日發放每股 0.82 美元的季度股利。蘋果正計劃將五分之一產能從中國轉移到印度,並通過富士康和緯創資通等合作製造商,擴大印度當地的生產業務,未來五年內投資規模可能提高到 400 億美元,也可能使印度成為蘋果商品最大出口國。

AMC 電影院 (AMC-US) 股價收高上揚 29.76%,盤中一度飆漲 80%,媒體報導亞馬遜曾和萬達集團洽商收購 AMC,但不清楚是否達成協議。

特斯拉 (TSLA-US) 下跌 0.99%。特斯拉位於加州費利蒙 (Fremont) 工廠雖然尚未取得所在地阿拉米達郡政府的許可,但已經復工,美國財長梅努欽 (Steve Mnuchin) 表示,加州應採取所有必要措施,協助特斯拉復工。

Under Armour(UAA-US) 下跌 9.36%。這家美國運動用品大廠週一公布第 1 季由盈轉虧,稅後淨損 5.89 億美元或每股虧損 0.34 美元,營收也大幅下滑 23%,反映疫情導致店面不得不關閉的衝擊,並預估第 2 季銷售預估銳減 50-60%。

經濟數據

華爾街分析

MRB Partners 美股策略師 Salvatore Ruscitti 說:「COVID-19 強化了科技股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扮演的必要角色,未來許多大型成長股會變得更加重要。」

Vital Knowledge 創辦人 Adam Crisafulli 說:「全球都關注重啟經濟的步調,未來幾週重啟的速度還會加快。」儘管如此,標普 500 仍處於超買水準,「有關重新開放和線性的題材將面臨檢視,這兩種觀點目前都過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