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前景面臨風險 企業不再買庫藏股改發行股票籌資 

企業回購股票是美股將近 11 年多頭走勢的主力之一,不過疫情爆發之後,企業迫於政治壓力和手頭緊絀不再執行庫藏股,改而發行股票籌措資金,市場上的股票供給也逐漸增加。

今年來企業為了強化財務而發行股票導致供給大增,和前幾年廉價融資助長庫藏股、合併及下市大行其道的情況相比,完全不同。然而疫情爆發之後,各國政府就已經開始關注企業是否只顧著回饋股東,或是領取國家補助卻未停止裁員。

摩根大通策略師 Nikolaos Panigirtzoglou 說,2019 年股票淨供給量攀升,是 2015 年以來首見。淨供給指經過下市和回購調整後,企業發行的股數。

他依據全球股票替代指標統計,全球淨股票供給去年攀升 5000 億美元,是 2010 年以來最高,今年至少可以維持同樣水準,光是前五個月的淨供給就已經達到 2000 億美元。

相較下,今年全球庫藏股執行規模或許只有 4500 億美元,僅去年一半。從 2011 年中到去年中,企業大舉執行庫藏股,已讓標普 500 指數的流通在外總股數縮減 250 億美元。

高盛預估今年庫藏股規模會進一步下滑到 3700 億美元。

而企業 5 月在美國市場募集了破紀錄的 600 億美元,顯示售股風潮方興未艾。

MFS Boston 全球投資策略師 Rob Almeida, 說,庫藏股下滑、募資熱絡的翻轉情況才剛出現,「投資人低估了過去 10 年走勢即將翻轉的可能性。企業一面裁員,繼續仰賴財務操作並且繼續回購股票的可能性相當低。」

公司執行庫藏股意味著減少流通在外股數,每一股吸引更多資金,帶動股市上漲。庫藏股還有助提高公司每股獲利 (EPS),估計帶動標普 500 成分股企業一年成長 2%。

許多分析師相信,股票供給增加將拖累行情,假如企業不在自家股票下挫時護盤,市場波動性還會還會提高。

另一方面,假如企業把執行庫藏股的資金拿去做長期投資,例如投資供應鏈、自動化技術、研發等等,就有可能成為疫情後的成長養分。

股市仍有支持力量

儘管如此,企業對庫藏股縮手迄今尚未讓股市不安,因為還有其他因素發揮支撐市場的效果。例如,企業資本密集度遠低於以往,因此無須發行大量股票。

此外,股票仍將是吸引人的資產類別,目前股市風險溢價 (即股票未來高於債券的報酬) 仍遠高於長期平均。

摩根大通的 Panigirtzoglou 說,這種流動性和利率環境的結構性轉變,將讓股票受益。

調查顯示,疫情過後,企業或許會回歸買回自家股票的行列,但在外界審視目光之下,想繼續用這筆錢回購和分紅向股東返還資金不再容易。

富達國際投資主管 Matthew Jennings 說:「投資人要找的是用獲利提高股利和實施庫藏股的公司,而非負債。要有能力這麼做,企業必須先重建資產負債表並且去槓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