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20年暗黑筆記紓壓 研華何春盛:人生沒跌跤,就會鬼撞牆

研華執行董事何春盛認為,跌跤就是累積,成為日後第二人生往上飛的動力。(攝影者程思迪/商周提供)
研華執行董事何春盛認為,跌跤就是累積,成為日後第二人生往上飛的動力。(攝影者程思迪/商周提供)

文●楊倩蓉

做為高階經理人,在工作上會碰到的中年危機會是什麼?

「40 歲以後,聽不到掌聲,中年迷失就從這裡開始。」這是全球工業電腦龍頭廠研華執行董事何春盛,在過去擔任多年高階經理人最大的感想。

「當你還在基層時,做得好,老闆會鼓勵你,同事也會稱讚你;等到當上中高階主管,下面對你有期望、上面對你有要求,面對的都是批評,聽不到掌聲,」他坦言。

一頭銀髮與平易近人的笑顏,是外界對何春盛最深刻印象;但他透露,早年他有一本不為人知的秘密筆記本,裡面寫滿了各種情緒字眼:「我很痛恨一個人,我就在上面寫滿王八蛋,畫好幾個叉,」他笑著說。

這本筆記本從他跨入中年開始寫,因為只有他自己看,他把所有情緒都毫不保留的發洩在上面;碰到過不去的坎,他也透過書寫過程,邊紓壓邊找答案,寫完之後,又可以再面對明天的繁重。

這是當時他做為高階經理人多年來,自我紓壓方式之一。他認為,聽不到掌聲的高階經理人,一定要找到自我激勵的方法,否則碰到挫折時,深陷其中,中年危機很快就會來到。

26 歲就開始接受高階經理人訓練,他在工作上面臨的中年危機,也比一般人來得早。

37 歲偏離本業,人生跌谷底
被調任惠榮總經理,公司三年告終

他在惠普(HP)10 年,從學習做簡報開始,一路做到高階主管。

當時他的主管是台灣惠普總經理柯文昌,鴻海集團前副總裁程天縱與研華創辦人劉克振都是他的同事。

34 歲時,柯文昌找他擔任惠普在台灣與本土企業合資成立子公司惠榮的總經理,偏離了在惠普升遷的軌道。眼看著同期其他優秀同事,甚至他帶過的後進都一一高升,他自認以自己的能力,絕對在高升名單中。

「在惠榮 3 年,我心裡是有怨恨的,」說到這裡,他嘆了一口氣說:「我過去不大想談這一段,科技是我的本業,但是這段人生我卻偏離了它。」

柯文昌選中他擔任子公司總經理,與國內企業合資做軟體,賣惠普的硬體。在當時看起來是高升,但「某種程度,我覺得我被犧牲掉了。」他回憶,加上從硬體跨到不熟悉的軟體領域,要資源也沒資源。那段時間他過得非常痛苦又挫折,秘密筆記裡寫滿了對現狀不滿,幾乎走不出低潮。

惠榮 3 年以失敗告終;當時他才 37 歲,人生跌入谷底。

他的自我療癒方式,除了將情緒發洩在自己秘密筆記本上,他多看書,也多跟智者交友。尤其是多跟智者往來這件事,他覺得非常重要:「平常就要多認識這些智者,當你有挫折又不想對家人或是好友傾訴時,你可以把事情講給他聽,他可以給你一些意見;其實在傾訴過程,你就找到答案,這是一種自癒過程。」

曾經代表新光集團擔任惠榮第一任董事長的吳東昇,後來成為他的好友,就是在這時候用一句話來點醒他:「人生只要努力過,就會出現在人生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項,而不是負債。」

這句話給他很大的激勵,讓他重新看待失敗這件事,他說:「如果當時沒有找到自我療癒方式,坦白講,我可能會走不出惠榮那一段。」

46 歲事業歸零,重開第二人生
赴中國開疆闢土,領會「去泡沫」哲學

事業歸零,年近 40 歲的他先是在別的領域東闖西盪,發現最愛還是科技業。

有一天,他打電話給當年在惠普的老戰友,研華創辦人劉克振跟他說:「明天就回來上班吧。」那一年他 46 歲,「如果比照公務員標準,這個年紀要準備退休了,我才正要展開第二人生,」他說。

台灣沒有他的位置,他受命擔任研華北京分公司總經理。2000 年 12 月,首次離開家鄉踏上北京;「當時台灣一軍人才都不願去,」但他認為,英雄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只有全力以赴。

46 歲歸零再出發,一般人難免惶恐不安,但是他很坦然。他意味深長的說:「老船長不會暈船。」他已經經歷過成功與失敗的循環,經驗讓他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人到中年不能再靠年輕時的蠻力,更要懂得借力使力。

他把這個跌跤收進他的人生資產表中,心懷感謝說:「人生如果沒有跌一跤,就會鬼撞牆、脫離軌道,忘了自己是誰。」

因為這個跌跤,讓他清楚自己的強項不在第一線談生意,反而是善於培養人才。

他在中國開疆闢土 10 年,別的高階主管都帶著下屬在第一線衝刺做簡報,他反而跑遍 50 多所大學演講,談勵志、在網路上寫文章,幫年輕人解惑、出差到各城市時,給客戶與經銷商開管理學讀書會。

為了準備讀書會,一本管理學書籍他看三遍,第一遍畫重點,第二遍把重點變簡報架構,再加上資料,第三遍把書讀透,再加上自己的案例,「等於是逼著自己精讀管理書籍,」他說。

他也從不做無謂應酬,他一定會先選好一本管理書籍,吃飯前對大家說:「來來來!吃飯前先花 15 分鐘分享一下書的內容。」客戶覺得有收穫,都對他印象深刻。

很多聽過他演講、看過他文章、上過他讀書會的年輕人,後來都跑來研華應徵,就連聽過他分享管理書籍的客戶,業務也變得好談許多。他用文化去做生意,10 年間,把研華在中國 15 個據點,拓展到 50 個。

挫折還是有的,但他的領悟是,經理人來到中場:「要學會自我激勵,這件事做不好或是這段時間發展不如意,自己要去總結,為什麼結果是這樣?在哪一個關鍵沒有做對,反思能力要更強。」

他常在許多場合看到那些居高位的人喜歡擺派頭,旁邊的人也是幫凶,他很感慨:「我們專業經理人身上有很多泡沫,有些是自己的,有些是別人給你加上去的;當一陣風吹來時,就會吹得一乾二淨,所以平常就要去泡沫化。」

這個「去泡沫化」,就是隨時要有歸零的準備。擔任專業經理人多年,他是這麼看待自己職涯:「我在每一段人生都扮演得很好,因為我不怕歸零。」

60 歲放開心胸,把期望值降低
不再靠罵人筆記發洩,慶幸谷底早到

至於那本跟隨他多年的貼身秘密筆記本?今年 66 歲的何春盛笑說,過去這 10 年來,他再也沒有寫,不知道被扔在什麼地方了。倒不是沒有挫折了,而是他學會把期望值降低。

他說,經理人走到中年,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人生觀。因為,擁有人生觀的經理人,來到中場時,更清楚自己該為何而戰。他的多年好友程天縱曾說過:「人生真正的贏家,是懂得要輸什麼的人。」他很尊敬老朋友對人生的態度,他說:「人最怕無法誠實面對自己,不願意認輸。」

他很慶幸自己的谷底來得早,現在回頭看,他說:「跌跤就是累積,成為日後第二人生往上飛的動力。」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704 期。

來源:《商業周刊》 1704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