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芯明日科創版掛牌 回歸A股後續效應可期

中國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週四 (16 日) 將正式於上交所科創版掛牌,而作為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估計中芯回歸 A 股將帶起一波示範效應,此外,中芯或將藉由募資持續擴充產能,為中國半導體供應鏈騰出更多發揮空間,提升國產化程度及競爭水平。

示範效應帶動中概股回歸潮

中芯本次在 A 股發行價定為每股人民幣 27.46 元,在超額配售選擇權全數行使的情況下,中芯預計募集資金總額將達人民幣 532.3 億元,有望創下 A 股近 10 年以來融資規模最大,也是科創版史上最大規模的 IPO。

待中芯週四 (16 日) 正式掛牌後,按本次發行價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後,中芯國際科創板上市市值約達人民幣 2029.09 億元,為繼韋爾半導體後,中國第 2 家市值突破人民幣 2000 億元的半導體公司,部分券商的市值預期更是樂觀,認為中芯未來市值有望達人民幣 3000-4000 億元,成為 A 股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

隨著紅籌企業回歸門檻下調,A 股或將迎來一波波中概股回歸潮,相關數據顯示,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概股中,有數十家科技、醫藥科創產業且市值超過人民幣 200 億元的企業,而中芯成功回歸 A 股的標竿效應,可望帶動更多企業陸續回歸。

進入產能擴張期,帶動供應鏈上下游加速成長

作為中國半導體產業龍頭,中芯國際雖然技術仍差距台積電 (2330-TW) 技術甚遠,但在中國市場內,仍有著國家支持、規模巨大等優勢於一身,這對於供應鏈群聚和趨勢有著重大影響,加上在美中貿易戰以及國產替代的背景之下,中芯的產業地位甚至強化了市場預期。

中芯國際招股書顯示,本次上市募集資金主要用於 12 英吋 SN1 計劃、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以及補充流動資金,投入比重分別為 40%、20%、40%。

其中,作為募集資金的重要核心,興建 12 英吋晶圓廠的 SN1 計劃為中芯第一條 FinFET 製程產線,規劃月產能為 3.5 萬片,目前已建成月產能約為 6000 片,主要應用於 5G、高性能運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及汽車電子等新興領域。

目前來看,藉由上市募集資金,中芯將進入新一輪產能擴張週期,同時對供應鏈上下游形成帶動效應,在 IC 設計方面,目前中芯產能和技術仍不足以支撐下游的設計公司和終端企業需求,然而待其上市後擴充產能,並升級先進製程,或將帶動中國 IC 設計企業崛起。

此外,中芯募資上市估計也將讓中國其他半導體設備商、材料供應商,在測試及量產供應方面獲得更多發揮空間,在提升自身業務及競爭力同時,同時帶動整個中國半導體供應鏈的國產化程度及競爭水平走升。


鉅亨觀點與分析 | 鉅亨網記者、編譯群們

茫茫的訊息海中,讓鉅亨網記者、編譯團隊,幫讀者們解讀新聞事件背後的意涵,並率先點出產業與總經趨勢,為投資人提供最深入獨到的觀點,協助做出更精準的投資決策。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