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GUCCI都指名 這對裝潢夫妻拚到上市

文●鄭郁萌

想像一下,當你走進台北 101 或是微風廣場,穿梭在精品品牌之間,Cartier、Fendi、Gucci……,品牌或許不同,但它們店面的設計裝修,可能都是同一家。

鏡頭轉到上海。開幕兩年後,仍須排隊才能進門的上海星巴克大中里旗艦店,也是由這家匯僑設計操刀。

它讓名錶全球總裁嘖嘖稱奇
設計、施工品質超過 5 年不老化

不只在華人世界,他們也躍上世界舞台,跟一流對手較量,像是日本乃村、新加坡紅木等。精品業界更流傳,能讓時尚宿敵 LV 跟 Chanel 不得不找同一家公司設計店面的,只有台灣的匯僑。

但是這家設計公司老闆卻格外低調,鮮少接受媒體訪問。董事長王秀卿說:「料理好吃就好了,廚師不一定要出來亮相。」

這家隱身在名牌背後超過 30 年的企業,年營收 42 億元,是台灣營業額最大的室內設計公司。

業界眾所周知,1984 年 LV 進入台灣第一家店就由匯僑執行長楊信力設計至今,在台灣精品業大型店面裝修界,匯僑的覆蓋率超過 8 成,他開玩笑說:「從 A(Apple)到 Z(Zara)的品牌,我都做過。」

台灣的商業空間裝修業者多如過江之鯽,是什麼讓品牌獨鍾於他?原因只有「信任感」3 個字。

要讓國際精品信任,有多難?

代理蕭邦(Chopard)、Tod"s 等品牌的台灣迪生董事總經理劉汝熹說,對國際精品品牌而言,店面形象等於品牌生命,只要有一絲不完美都會影響銷售。

首先是設計,大多必須跟品牌總部派來的國外設計師合作,要求極高。其次是施工品質,路遙知馬力,品質差的廠商做完。1、2 年就看得到老化感,這對強調奢華感的精品品牌而言,絕不允許。以匯僑負責的蕭邦 101 店舉例,居然超過 5 年都不用改裝更新,劉汝熹說:「這品質非常厲害,全球總裁都嘖嘖稱奇。」

更殘酷的是,每當國際品牌新店開幕,就算總部設計師千百次更改設計,開幕日期卻一天都不能延,因為國際貴賓行程至少半年前就定好。

43 年前不善理財差點跳票
浪漫設計師遇顧問妻子,確立分工路

「對於剛進入新市場的廠商,好的店面裝修商如同一顆定心丸。」鎮金店台灣區前總經理、現任 JOY COLORi 執行長謝淑英回憶,1993 鎮金店初入台灣市場,香港老闆第一件事就是叮嚀她找匯僑設計店面:「店面要做出國際精品感,勝算才會比較大。」

能從「靠品牌吃飯」的人,變成「品牌靠他吃飯」,中間這條路,匯僑走了 43 年。

1977 年,建築系畢業的楊信力,跟兩個學長一起組了小工作室,從蓋農舍到建別墅,什麼案子都接,也接室內設計案當打零工。

「當時沒有室內設計概念,大家都說是『做裝潢』的。」他說。有次接了一個飯店設計案,從空無一物的毛胚屋到美輪美奐只花幾個月,讓他很有成就感,於是決定捨建築師當一個「做裝潢的」。

一開始並不順利,因為他骨子裡的完美主義,常常「一塊瓷磚裝得不滿意,就整片牆敲掉重做」,加上不善於管理財務,簡直做兩案賠一案,在遇見企管顧問出身的妻子王秀卿時,他已經快要跳票。

「我一看帳,心想這公司太隨興了吧?應收票據都沒有紀錄的啊!」王秀卿笑丈夫:「他又是個老好人,居然把支票借給別人!我叫他全交給我管。」楊信力乾脆把所有印章全交給未來妻子,從此專心於設計業務。

「設計師都有浪漫本性,很多人不擅於公司治理或是財務。」北市室內設計裝修同業公會理事長孫因說:「匯僑的成功因素之一,是兩位創辦人早早將財務跟設計分工清楚。」

一次預算狂加後的教訓
他思考如何預算內滿足完美主義?

1980 年代,楊信力承包當時西門町的今日百貨工程,因為要求完美不斷追加預算,副總經理告訴他:「我請你幫我修鞋,你做一雙新鞋給我,我很高興,但我只有修鞋的預算。」

這句話打醒他,要在客戶的時間跟金錢預算中完成需求。但同時,他又完美主義作祟,該如何在預算內做出超高標準?

他開始改變製作流程。原本百貨賣場改裝,木工都在現場丈量、製作,但承包台北統領百貨化妝品樓層時,工期不到 1 個月,裝修範圍卻很大,他大膽將多數工程挪到木工廠製作,將現場工量降到最低,業主 3 天前看到現場半空,急得跳腳,隔天卻瞬間完成 8 成,在商業空間打響名號。

聽起來似乎容易,實際上卻要靠著事前的精細丈量、計算、工廠管理、時間管理才有可能達成。也因此匯僑很早就訂立 SOP,從事前的情報蒐集到設計、生產、工程管理、甚至到完工後的售後服務,都有標準作業流程。

「設計這行,有創意的人多,有紀律的人少,唯有堅持『有紀律的創意』才能成功。」楊信力說。他格外重視紀律,包括預算、流程、公司規章、保密協定,一絲不苟,這也是他能同時掌握敵對客戶之因。

要服務頂級客戶,眉角不少。例如,接到敵對品牌的案子,內部會委由不同的團隊負責,彼此不互相打聽;就連創辦人夫妻自身打扮也得留意,有一次,不小心帶著 L 牌的包到 C 牌開會,一回公司就收到 C 牌「禮貌性」寄來的包包,從此以後,兩人就不太穿戴有品牌 Logo 的服飾出門,以免尷尬。

就連家人也得遵守紀律。他們的獨子楊庭宇目前擔任專案經理,做上海星巴克案時,明明家裡在上海有居所,他卻跟同事一起住宿舍、趕公車跟地鐵,客戶十分驚訝,問他為什麼不坐公司車?他回答:「我爸媽說,我只是公司員工,不能濫用公司資源,這是紀律。」

匯僑橫跨精品店、飯店、商辦甚至博物館設計,一年的案量高達 400 餘個,平均不到一天就結一案,因此,嚴格的流程管理非常重要。例如,蕭邦的 101 店,現場只有 3 週就必須完工,可是工廠早在 1 個半月前就開工,將現場工序降到最低,節省時間並兼顧品質。

自建工廠不外包、燈不亮一小時修好
他讓名牌客戶信任:價格貴沒關係

一般裝修業多採外包,匯僑卻為了喝牛奶而養一頭牛,在中國浙江跟台灣桃園有數千坪的工廠,打樣、家具都自己來。

為什麼要大費周章自建工廠?為的也是贏得信任感。對於精品客戶而言,家具或主題牆是店面質感的來源,因此格外重視打樣,總部設計師會為了一片主題牆樣品,千里迢迢飛來台灣監督;有時設計師不能來,匯僑就得將樣品寄去法國。

匯僑商業空間部協理秦家珩舉例,有個案子光打樣就花了 300 萬元,再花數 10 萬空運到法國巴黎給總部確認後再寄回來,裝到品牌店面中。規模小的設計公司,根本沒辦法達到這個門檻。

我們到訪工廠當天,看到正在打樣中的法國品牌 Fauré Le Page 的龍麟紋主題牆,為了做到夠細緻,角落的木紋都要對齊,只是一面牆,就花了 300 多個工時。

「為了趕時程,常常 24 小時三班制輪著打樣,這種案子太麻煩又沒有賺頭,沒有外包廠商願意接。」秦家珩說:「幸好我們是自有工廠,不然就完蛋了。」

售後服務也是匯僑聞名之因。店裡燈不亮,他們能在通報 1 小時內換好,不讓客戶延遲營業,連店內修理備品的庫存也系統管理,只要低於安全存量就立刻紅燈提醒。試想 Cartier 一個月業績上億、蕭邦一個月業績上千萬,每 1 秒延遲,都會成為營業損失。

「匯僑是比較貴,但是一分錢一分貨,對品牌來說,我不希望店面有任何問題;就算有問題,要確信找得到人盡速幫我修復。」老客戶謝淑英說:「他的價格不只在商品本身,還在於多年維繫的信任感。」

員工擺第一,機動組隊接新案練功
「只要被欺負,品牌再大都不接!」

從設計到售後服務一條龍,背後是龐大的人力,匯僑光是台灣部分就有將近 300 名員工,兩岸相加更高達約 600 人,規模在台灣室內設計業界非常罕見。

「不要說 600 人,台灣室內設計業界超過 100 人的公司,5 家都不到。」孫因說,匯僑設計的規模堪稱是航空母艦。

「我們不是製造業,是『買空賣空』的生意,靠的始終都是人。」王秀卿說。因此如何用人、鍛鍊人,是匯僑最重要的事。

雖然案量大,客戶自己會上門,但他們每年寧可拒絕幾個舊案,從各部門遴選成員,機動組成「X-team」,往新的領域競標,保持人才的戰鬥力。

「你讓戰馬拉磨子,拉久了,牠們會忘了怎麼在戰場上奔馳。」楊信力說,辦公室甚至保留數個空白區塊,就是要讓這些臨時戰隊成員辦公。

像是讓習慣做精品店面的人,跟習慣做商辦的人,組隊一起去競標豪宅案。店面使用 5 年就改裝、商辦大概 15 年,可是豪宅卻要考慮 20 年,思維完全不同。匯僑設計副總經理廖慧蘭說:「要去習慣不同的業種、空間需求、不同合作夥伴,這是維持同仁新鮮感跟競爭力的方法。」

這種任務型編組,能夠增加人才能量,並且靈活應付不同的任務,廣為世界一流企業使用。如 IBM 的矩陣式組織(Matrix Organization) ,便是使「大象也能跳舞」的人才運用方法。

楊信力至今還是很喜歡跟基層設計師組工作坊,但是室內設計業界流動率高,他自嘲:「他們都叫我『楊校長』,匯僑至少培養了幾百個設計師給業界吧。」

雖然用百種身段應對名牌客戶,但唯有一件事王秀卿不能忍。某世界知名品牌找匯僑設計案子,不斷提出不合理要求、一改再改,地板翻修了 10 次卻不給理由,導致整個團隊無所適從,最後 10 個人走了 8 個,王秀卿大怒,通令公司從此不接這品牌的案子。

「如果有人傷害我的員工,管它是什麼世界一流品牌,我也不做!」她的原則是:「不做這個案子,我還有別的案子;沒有人才,我什麼都不能做。」

鍛鍊人才不容易,留人更難,這也是他們推動股票上市的主因。如何養才、留才,將是這個名牌背後的台灣室內設計霸主未來的挑戰。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706 期。

來源:《商業周刊》 1706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