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廠忙囤晶片 趕在美國對港出口管制生效前採購

中國手機大廠正大力囤積透過香港進口的晶片數量,趕在美國制裁香港、提高貿易難度之前,預做準備。

彭博以官方數據推算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取道香港進口到中國的半導體躍增 11%,幾乎是晶片採購總量的兩倍。光是 6 月的轉口貿易就成長 21%。中國晶片總進口量平均超過 38% 源自香港。

美國政府在中國於香港推動國安法之後,取消香港的特殊貿易待遇,讓電腦晶片在內的敏感產品無法享有較寬鬆的商務條件。對於華為、小米、聯想等買家來說,若發生最糟情況,將陷入嚴重的供應瓶頸。

香港電子科技商會主席蔡劍誠說:「客戶願意在制裁生效日之前購買更多產品。他們下的訂單比之前更多。」他預估約有 300 家企業專門從事這種貿易。

整體而言,中國企業擔心供應鏈受到進一步衝擊,不斷持續囤積晶片,而香港管道是一個重要的來源。香港因為享有低稅率和開放的金融體系,長期扮演通往中國科技業的重要管道;香港本身的特殊貿易待遇,也代表當地企業比跨境買家更有機會獲得出口許可。

香港和中國的晶片進口占整體比率。來源:Bloomberg

華為正向客戶極力保證晶片供應依然完好,這家中國最大科技公司已經囤積足夠份量的晶片以度過短期亂流,另一方面也同時加快內部研發,尋找美國矽原料替代品。但彭博指出,華府的制裁可能導致華為終將耗盡晶片庫存。

TrendForce 在 7 月初報告中警告,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將「大大改變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運作方式。」

TS Lombard 經濟學家 Rory Green 則說,在最壞的情況下,美國對香港和中國實施更廣泛制裁,只是把半導體倉儲業務從香港轉移到另一個亞洲轉運中心。對中國科技業來說,「墊高後的費用反映更高的成本,但未成造成致命打擊。」

蔡劍誠說,香港某些貿易公司考慮在印度、越南或柬埔寨設立辦公室,繼續把東西賣給中國顧客,但搬遷勢必推升成本。

Natixis 經濟學家 Alicia Garcia Herrero 和 Gary Ng 表示,新規定可能是「中國的關鍵瓶頸」,「值得觀察的重要風險是,香港在美國的新地位是否會促使美國盟友採取類似的行動。」

(本文不開放合作媒體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