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未來十年 人民幣有望躍升為全球第三大儲備貨幣

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近年來,中國持續加快金融市場開放腳步。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大摩) 週五 (4 日) 發布報告稱,未來 10 年,外資流入中國市場金額將達 3 兆美元,對於人民幣的廣泛使用,將推動其成為全球第三大儲備貨幣,僅次於美元及歐元

隨著中國政府持續加大力度,允許更多海外金融機構進入國內市場,大摩預計,未來 10 年的外資累計流入金額將達 3 兆美元,大量外資流入有望促進人民幣流通,在國際市場使用上將更加廣泛。

目前,人民幣約佔全球外匯儲備資產的 2%,大摩分析師預計,這項比例可能在 10 年後升至 5%-10% 間,屆時人民幣將超越日元英鎊,躍升為全球第三大儲備貨幣。

其中,今年私人部門和儲備管理機構,預計將連續第三年為中國市場帶來 1500 億美元以上的投資組合流入,此外在 2021 年至 2030 年,每年資金流入量將達 2000 億至 3000 億美元。

相較於中國政府長期實施嚴格資本管制,防止大規模資金外流,以穩定人民幣匯率,隨著金融市場逐步開放,未來有望使人民幣資產於全球廣泛流通。

大摩預計,2021 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升至 6.6,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約落在 6.84。

大摩國際策略師 James Lord 表示:「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我們看到股票和固定收益資產的跨境資本市場的整合作業持續擴展,人民幣跨境交易比重越來越高,因此我們認為 5%至 10%的目標並非不切實際,上述跡象顯示,各國央行未來需要持有更多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年度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截至 2019 年底,全球約有 70 家央行持有人民幣儲備,2018 年底為 60 家。

儘管如此,大摩仍列舉人民幣在國際地位上可能面臨的潛在風險,包含中國金融市場對外資的開放速度落後於預期、全球市場動盪、中國經濟風險以及美中緊張局勢急劇升溫等,並稱由於中國在全球儲備資產所佔比重多半來自俄羅斯,因此還無法完全確定未來人民幣的國際化趨勢,以及各國儲備管理機構對於增持人民幣債券的意願。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