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投資人一手造成? 中國食品業現驚人泡沫
鉅亨網編譯張博翔
在中國,相較科技業,食品工業如釀酒等市場的泡沫壓力更為驚人,這巨大泡沫並非來自於中國的「大媽」投資人,而是專業的投資機構。
近期中國市場一片蓬勃,連醬油製造商市值都來到純益的 100 倍之多,其中海天味業更是藍籌股中市值高達 810 億美元的企業。這樣的生態對中國股市習以為常,從豬肉商到酒商,食品工業 2020 年平均市值占滬深 300 指數的比例來到 60%,超越銀行業成比重最大的產業。
不像深圳科技股獲市場追捧,機構投資人更偏好追逐藍籌股;據海通證券 (Haitong Securities) 資料顯示,共同基金經理人資金配置偏好排名中,食品工業平均配置 11.8%,僅次第一名的醫療產業。
其中,食品工業受機構投資人青睞,主因是該產業現金流可被預測,以海天味業為例,自 2013 年以來,營收成長持穩 10% 以上,純益規模也快速成長,企業獲利穩健。中國銀行報告也指出,持有海天味業,等同於持有 10% 至 20% 票面利率的公司債。
共同基金的偏好推升了相關產業的本益比。海天味業共同基金持有比例達 58%,自由流通率僅 14%;而白酒板塊的貴州茅台與五糧液流通率也分別只有 26% 與 33% ,流通股數減少,也促使產業本益比普遍來到 50 以上。
牛市格局下,中國主動式基金今年初至 8 月的報酬率高達 45%,對基金經理人而言將變得更難操作,除了市場深度不夠外,還須面對同業競爭與打贏大盤的壓力。
報酬壓力下,基金經理人需無止盡地在食品產業尋找成長企業,然而,只要債券殖利率一升高,高於股市殖利率,泡沫恐將應聲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