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疫情加速成衣供應鏈重整 台廠二大優勢迎後疫情商機

疫情改變成衣供應鏈,除了品牌客戶訂單集中化的趨勢加速外,中國、東南亞部份中小型成衣廠,不堪疫情衝擊停工、甚至倒閉,除了改善供給層面外,也為台廠帶來併購機會,均為後役情時期、景氣復甦下帶來更大優勢。

服飾品牌客戶近年因為供應鏈管理考量,逐漸縮減供應鏈、訂單集中化,而今年在疫情衝擊下,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導致對服裝需求也急劇衰退,不過在訂單規模縮減下,訂單也加速往能夠快速反應、規模較大的成衣代工廠集中。

而訂單集中化的優勢,在下半年疫情放緩、服飾買氣回溫,品牌重啟拉貨或是追單的情況下,也顯現出來,國內成衣大廠儒鴻 (1476-TW)、聚陽 (1477-TW),營運狀況也呈現同步快速反彈。

另一方面,在上半年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品牌實體店面關閉,現金流大減,也停止或延後向供應商付款,對現金流量較穩定的台廠來說影響較小,但對規模不大的中國、東南亞等地的中小型成衣廠,卻是一大壓力,紛紛面臨停工甚至倒閉的情形。

以東南亞來看,柬埔寨上半年就有近 240 家紡織工廠停止生產,越南、菲律賓以及孟加拉、緬甸等地,也有數百家成衣工廠關門,而中國廠商也同樣面臨此一問題。

聚陽認為,疫情是一個洗牌的時刻,很多中小廠倒閉、產業也會重整,此外,在招工上也會容易許多,以越南為例,因一些小型成衣廠關閉,就會釋出作業員人力。

此外,短纖布廠冠星 - KY(4439-TW) 也認為,疫情導致全球經濟面臨一時的停擺及衰退,但也是投資及併購的好機會,將持續往下游成衣工廠進行供應鏈垂直整合,現階段會以中國成衣廠為主,強化中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