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政府放話喊打房 為何銀行仍狂搶房貸市場?

為抑制房市投機性買盤帶動價格飆漲,財金部會動起來盤點政策工具因應,但弔詭的是,儘管政府異口同聲揚言打房,但仍無法澆熄房市交易熱度,銀行房貸商品仍舊百花齊放,原因不外乎算準政府的「口水打房」態度,且相較於企業融資放款,房貸放款對於債權相對安全有保障。

在台商資金回流拉抬下炒熱預售屋市場,加上既有的自住剛性需求,讓今年不動產市場不受疫情衝擊,行情表現超乎市場預期,銀行也積極推出房貸商品為資金尋求去化管道。

在房市交易帶動下,銀行不約而同轉戰房貸市場,標榜高成數、低利率,除了鎖定收入穩定的軍公教族群,更進一步延伸至理財型房貸,還有業者結合綠建築,不管名下有無房產,房貸利率比五大行庫平均放款利率還低,積極搶占房市大餅。

攤開金管會統計,截至 8 月底 34 家國銀辦理住宅貸款與建築融資餘額比平均約 26.62%,距離銀行法第 72-2 的 30% 上限雖仍有承做空間,但事實上該比重已經逼近銀行內控上限 28%,更遑論部分銀行已經超過 28% 警戒區。

在承做量能空間有限,加上市場利率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為何銀行還如此積極推動房貸商品?原因無他,比起其他受疫情衝擊的產業與供應鏈,在房價高居不下,市場交投熱絡的此時,房貸放款仍是相對安全。

在疫情衝擊下,不僅產業首當其衝大受衝擊,銀行也面臨逾放比攀升、海外獲利腰斬的困境,在全球央行降息、國際政經動盪大環境下,今年金融業普遍出現放款成長,但利差卻縮水的現象,不僅利息收益銳減,還得增加提列備抵呆帳,今年獲利縮水幾乎已成定局。

相較之下,不動產市場在資金回流拉抬下價量齊揚,在景氣慘澹的當下異軍突起,對於銀行而言,房貸放款正好可填補企金、消金放款的缺口,自然積極爭搶房貸市場。

儘管財金部會異口同聲承諾為「健全房市」將盤點政策工具應對,但從各部會消極互推,對於策略方向諱莫如深的態度來看,加上選舉等諸多因素考量,政府打房恐怕只是「只聞樓梯響」虛晃一招,也難怪銀行無視政府的打房喊話,繼續狂推房貸商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