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股價屢創新高,周二 (24 日) 市值首度飆破 5000 億美元,創下新里程碑,台灣供應鏈也搭上順風車,但在台廠心中,特斯拉地位可能隨時變動、中國市場隱藏地雷呆帳,都是高風險,必須積極開拓新客戶,《今周刊》報導指出,憑藉技術與嚴格品管,下一回合百花齊放的電動車年代,台灣供應鏈絕對不會缺席。
特斯拉將於 12 月 21 日開市前納入標普 500 指數,帶動股價再創一波新高,同時也意味著,吸引粉絲崇拜目光的特斯拉神話即將結束,未來將面臨法人機構現實的市場評價、百年工藝車廠的急起直追,以及仍停留在垃圾債等級的困境試煉。
《今周刊》報導,一位台灣特斯拉供應鏈大廠執行長吐露,近幾年台廠幾乎都搭上順風車,無論訂單占比多寡,股價都跟著特斯拉水漲船高,看似風光,但他們卻亟欲撕掉「特斯拉概念股」的標籤,寧可讓股價回歸基本面。
大廠 CEO 指出,賓士前陣子來信,透露它們正在找電動車機件的供應商,希望為其車款設計打樣;其實接了特斯拉的訂單後,其他品牌的電動車,幾乎每家都會自己找上門。但更早之前,便已要求業務員一定要想辦法開拓其他電動車客戶,獨押在特斯拉身上絕對是高風險的。
從供應商的角度來看,特斯拉以外的電動車品牌,多數是傳統車廠,這些車廠的成本管控相對平穩,但特斯拉是處在快速成長的階段,它們會更重視成本控制,甚至是壓縮供應商,例如最近特斯拉又將推出 Model Y 的平價款,或 Model X 宣布降價,其實這些價格競爭,多數都來自於供應商的成本壓縮,等於說「客人一直在殺價,我的錢不是賺來的,是靠管理省下來的」。
大廠 CEO 進一步指出,過去幾年中國大量補貼新能源公司,太多公司打著電動車的名號,裡面參差不齊,付款條件一喊 8 個月,但市場平均是 60 天,之前就慘痛經驗,被某中國一階供應商拖欠貨款長達一年多,因此,中國訂單占比很低、幾乎不接,不要看現在中國電動車蓬勃發展,事實上,許多台廠都繳了學費。
大廠 CEO 強調,中國市場、特斯拉都是風險,但電動車的發展是確定的,身為供應鏈,只有分散風險一途。
《今周刊》報導指出,從車殼到車體,在燃油車世界裡,台廠原本就是全球主要的汽車供應鏈之一,進入第一回合以特斯拉為主角的電動車時代,台廠仍然挺進,繼續成為主要供應商,緊接著進入第二回合百家爭鳴時期,在技術與品質領先下,無論誰當家,台廠電動車供應鏈截至目前為止,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