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緊張 投行看壞明年中企赴美上市相關收益前景

過去一年當中,全球投資銀行自中國企業的股票發行中賺取近十年來最高的費用收入,但隨著美方擴大行動將中企逐出美國證交所,部分投行擔憂,此舉恐衝擊未來中企赴美上市意願,並限縮來自中企的收入來源。

Dealogic 數據顯示,2020 年非中國銀行在美國、香港及中國為中企安排首次公開發行 (IPO) 過程中,淨賺取費用達 17 億美元,寫下 2010 年以來最高水平,其中有三分之二費用源自於幫助中企在紐交所和那斯達克籌集資金的手續費。

今年中企掀起一波赴美 IPO 熱潮,包含線上房地產平台貝殼找房、財富管理公司陸金所在內,募集資金總額高達 381 億美元,創 2014 年以來最高水平。不過,有銀行家警告,中企赴美上市交易已出現放緩跡象。

市場先前預計,2021 年美國、香港和中國初級和二級市場的中國股票交易額有望超過今年的 2700 億美元,如今,他們擔憂絕大多數將流向香港、上海和深圳證交所。

令人擔憂的一大重點在於,川普本月簽署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The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該法案要求中國企業嚴格遵守美國審計標準,否則將迫使中企自美國證交所下市。

上述法案為美國為解決不公平市場准入,以及間諜、技術供應鏈相關國安問題所推動,鑑於上述措施已成功獲兩黨支持,銀行家和投資人預計,在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 (Joe Biden) 領導下,對中國的強勢舉措勢必加劇。

過去一年內,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京東,以及遊戲開發商網易等公司已前往香港進行二次掛牌,倘若北京和華盛頓無法就發展路徑達成共識,未來中企赴美上市意願恐進一步降低。

另外,安永數據顯示,因中國放寬股票發行規定,加上投資人對大宗交易的興趣,2020 年中國 IPO 發行總額躍升 87%,達到人民幣 4707 億元 (約 720 億美元),並表示,已有 800 多家企業正向中國證監會尋求批准,在本土證券交易所上市。

KPMG 中國資本市場諮詢小組合夥人 Louis Lau 指出,隨著中國致力於打造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當局已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這將強化市場的包容性和覆蓋範圍,協助不同產業公司滿足資金需求,並為根留企業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