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外資喊800元 半導體、電動車還有哪些伏兵?

台積電外資喊800元 半導體、電動車還有哪些伏兵?(鉅亨網資料照)
台積電外資喊800元 半導體、電動車還有哪些伏兵?(鉅亨網資料照)

萬寶投顧陳子榕指出,週四 (1/14) 市場最關心的莫過於「護國神山」台積電 (2330-TW) 法說,從之前股價驚驚漲來看,台積電去年第四季財報果然繳出優於預期的漂亮成績單,去年一整年賺了將近 2 個股本,今年第一季產能利用率仍穩居高檔,淡季不淡,營收預估成長 0.16~2.5%,而預估今年全年美元營收將成長 15%,優於業界表現。
 
而大家最關心的資本支出,預估高達 250~280 億美元,再度刷下新高紀錄,而且遠遠高於外界原先預期的 220 億美元,年增大約 45~62%,其中又有 80%用於先進製程,未來有望持續擴大拉開和同業的競爭距離,保持技術領先,預估至 2025 年為止,台積電每年營收都還會有 10~15%的年複合成長率 (CACG),也就是說,台積電的營收將連續 16 年都會創新高。
 
萬寶投顧陳子榕指出,台積電的法說無異於為未來股價表現和台股發展服了一顆定心丸,同時也呈現出產業的景氣脈絡,台積電去年第四季動能來自於 5G 智慧手機,以及 HPC(高效能運算) 所帶動 5 奈米強勁需求,但今年第一季則更明顯感受到來自 HPC 及車用電子的快速增溫,整體而言,HPC、車用電子、5G、物聯網所有平台需求都十分強烈,這意味著不管是相關電子族群及車用電子今年營運相當暢旺。 
 
談到車用電子,也不能不注意鴻海的動作和發展,鴻海 (2317-TW) 打造 MIH 平台後,電動車事業夥伴越來越多,陣容越來越堅強,包括克萊斯勒、裕隆 (2201-TW)、華碩(2357-TW) 紛紛加入行列,不久前,鴻海才宣布和拜騰合作,力拼明年第一季前量產 M-Byte,力圖對抗特斯拉;這兩天又宣布要攜手中國大陸最大車廠吉利,打造全球電動車新代工模式,實現一條龍一站式的服務,如果這些事項都能實現,那麼搶單蘋果 Apple Car 的喜訊應該就不遠了。
 
從盤面上確實可以看到,最近鴻海和鴻家軍股價狂升,車用電子族群也是一片喜氣,相關個股之前也曾和大家分享,包括 12/10 就為大家推薦的佳凌 (4976-TW),當時股價才 55.6 元,經過一波大漲之後,1/4 和 1/12 持續再推薦,股價連兩日上漲,週五(1/15) 更創歷史新高,推薦至今漲幅高達 82%,未來在電動車題材加持下,想像空間無限大。
 
萬寶投顧陳子榕指出,指數衝上萬六拉回,持續偏多,唯有拉回懂得低低佈局,才不怕震盪;在台股拉回之際,正好重新檢視手中持股,汰弱留強,將資金轉向有展望性和未來性的產業和股票上,才能一路贏到底。建議投資人操作上,挑選質優個股,搭配籌碼流向伺機佈局,這樣才能夠賺指數也賺股票,面子、裡子雙贏。

群創 (3481-TW)12 月合併營收 270 億元,月增 3.5%、年增 22.4%,36 個月以來新高;合計去年第四季 781 億元,季增 4.7%、年增 19.0%,是 12 季新高;推出「智能異型車用顯示器」獲全球大品牌車廠大舉採用,產能滿載;CES 上推出以一系列 MiniLED 背光大尺寸電視和車用顯示器解決方案,積極搶占智慧車用、育樂等應用商機;由於零組件缺料壓抑供給,面板報價第一季將持續上漲;法人推估合理價 16.3 元,樂觀推估則上看 24 元。

致茂 (2360-TW) 半導體及矽光子等測試方案業績成長,去年第四季營收 41.77 億元,季增 0.6%,全年合併營收 155.32 億元,YOY 11.7%;人工智慧物聯網 (AIoT) 帶動 5G 及高效能運算 (HPC) 需求,相關測試設備需求提升,電力電子檢測系統搭上電動車趨勢,5G 及電動車量測營收比重合計已佔一半以上,今年需求將持續提升,營收獲利展望樂觀。

光罩 (2338-TW)12 月營收 4.29 億元,年增 32.88%;受惠台積電先進製程產能滿載,8 吋業務委外訂單大增,去年以 20 億元資本支出跨入 12 吋產能,今年營收獲利將大幅成長;外資、投信近一週買超逾 1,700 張。

當然,還有一些好股在指數高檔震盪下,極短線籌碼仍具優勢的好股,包含電動自駕車、AI 、5G 等相關個股,但在篇幅有限之下,請直接進入粉絲團看看了,希望對讀者大眾,有其幫助。

立即免費加入陳子榕粉絲團,可獲得更多資訊分享

戰情中心陳子榕 LINE 粉絲團
https://line.me/ti/p/@marbo777

戰情中心陳子榕 FB 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marbo777/

戰情中心陳子榕 telegram 粉絲團
https://t.me/marbo777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