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恭克專欄】幾年後回頭看現在 台積電僅是清洗浮額與雜音 千元非不可能

台股元月下旬在權重超過三成的台積電股價創新高後回檔整理,外資連續三周賣超台積電超過 17 萬張,總市值超過千億、約 1050 億,而外資截至元月 26 日止的過去三周共計賣超 1092 億,顯見元月下旬台股的回檔、外資的賣超,與台積電的外資賣超、回檔有直接相關。

縱使台積電過去三周飽受外資賣超,但元月至 27 日止,台積電漲幅仍高達 16.04%,貢獻台股同期間漲幅 6.58% 中約 74% 的比重,可見台積電仍是影響台股漲跌的重中之重。

部分市場分析者將台積電股價創新高後的回檔,歸因受英特爾新任執行長上任後宣稱,2023 年之前該公司晶片仍將以自行研發為主。姑不論英特爾是否將委由台積電代工生產晶片,以目前台積電的產能利用率早就幾乎 100% 全能生產狀態,英特爾是否委外,對台積電應不構成太大的營運變數。台積電股價連續三個月快速上漲,最高達 57.94%,年線乖離率高達 74%、創 1997 年 10 月以後最高,融資餘額從 2020 年底的 22933 張提高至 34945 張、幅度 52.37%,同期間自營商因認購權證買盤而買進避險的部位亦被迫暴增,為外資大量賣超之外,台積電股價回檔的重要原因。

台積電股價尚未觸及歷史新高 679 元之前,眾多外資漫天喊價,紛紛調高目標價,從 800 元至千元者比比皆是。股價經本周回檔後,紛紛噤聲不語,至於大幅調高目標價的基礎何在?很少說清楚、講明白。

近日又有一說,若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持續上升,恐將超過台積電的現金股息殖利率,將迫使機構法人棄台積電股票,改買進長年期公債。基本上立論邏輯是對的,但分析者往往沒有告訴投資者,長年期公債等固定收益工具購入後,若持有到期、到期前沒有進行交易,則收益率將是固定的,而台積電的現金股息殖利率高低,則受股價、每股稅後盈餘 (EPS)、盈餘配息率高低等三個因素影響,這都是變動的。

台積電 2019 年 EPS 為 13.32 元,盈餘現金配息率為 71.32%,2020 年 EPS 約 19.98 元,若以 2019 年配息率估算 2020 年盈餘配息,每股配息可達 14.2 元,若以前三年配息率平均 63.62% 估算 2020 年盈餘配息,每股配息為 12.7 元。以元月 27 日台積電收盤價 615 元估算,現金股息殖利率約介於 2.06% 至 2.3%。

以台積電目前收盤價、2020 年盈餘預估配息數,估計的現金配息率雖已低於過去的 3%,但相較於長年期公債一經買入並持有到期,以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為 1.05%,台積電現金股息殖利率仍約超過一倍之多,況且台積電未來幾年每年盈餘應該仍將維持快速成長,投資者十年之內領取的現金股利應該可以輕易超過長年期公債每年僅約 1% 的水準。

依企業評價學理,決定企業盈餘成長率有兩大因素:股東權益報酬率與盈餘的再投資率。台積電雖每年維持中上程度的盈餘現金配息率,學理上再投資率 (100% 減盈餘現金配息率) 看似不高,但其實不然。台積電 2020 年資本支出達 172.4 億美元,以台幣匯率整年平均約 29.5 元計算,高達 5085.8 億台幣,為 2019 年稅後純益的 146.5%,亦即台積電的實質再投資率高達 146.5%。2021 年該公司資本支出將介於 250 億美元至 280 億美元,若以台幣匯率 28 元計算,最高資本支出高達 7840 億,2020 年稅後純益 5181 億,亦即 2020 年盈餘實質再投資率高達 151.32%,依舊維持驚人的再投資率。

以台積電目前的產能利用率幾乎均達 100%,加上本業獲利性指標至 2020 年第四季連續七季上升,除非產品平均價格大跌 (可能性幾乎為零),否則 2021 年台積電稅後盈餘成長率維持與 2020 年的 49% 接近的可能性仍是存在的。依此推論,則全年 EPS 甚至將往 30 元靠近,以未來四季獲利估算的本益比約為 20.5 倍,相較美股重要半導體股,除英特爾 (盈餘成長率與資本成長率均低) 外,台積電實在是價廉物美!

觀察台積電企業價值的幾個財務分析重點如下:營收成長動能消長、每季的獲利性指標波動、每年或每季調整的資本支出動態。從這三個面向展望台積電企業價值的趨向,尚未看到轉彎或下墜徵兆。筆者也跟外資金童玉女一樣來預測一下,幾年後回頭看目前台積電 600 元股價,將僅是一個清洗浮額與雜音過程,千元的台積電並非不可能。


【獵豹財務長】 | 郭恭克

知名財經部落格作家,人稱「獵豹財務長」,政大EMBA財管所、考試認證合格證券分析師(CSIA)。著有《獵豹財務長投資的邏輯》《獵豹財務長給投資新手的第一堂課》《散戶啟示錄》《投資心法豹語錄首部曲》《耕讀狂想曲》…等書。獵豹財務長部落格(JaguarCSIA) http://tigercsia3.pixnet.net/blog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