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呂玨陞
從去年 12 月底的短暫修正過後,聯電股價在今年再度突破 50 元大關,《今周刊》從聯電的過去與未來,分析股價居高不下的聯電,是否還有投資價值?
進入 2021 年之後,台股最大的奇蹟無疑是台積電(2330),股價從年初的 536 元盤中最高一度漲到 679 元,漲幅高達 26%。不過,比起台積電,台股去年的另一大驚奇,晶圓代工老二聯電(2303)也不遑多讓,今年股價從 45.55 元漲到 57.2 元,漲幅同樣超過 25%。
不過,隨著聯電股價持續走強,目前價位已逼近先前外資喊出的 60 元目標價,接下來是否仍有好戲可看?投資價值又該如何分析?
短期來看,無論是籌碼面與技術面,聯電均仍維持一定程度的強勢格局。今年以來至 1 月 22 日,外資總共買超聯電 26.5 萬張,投信也買超 4.8 萬張,目前外資持股近 47%,投信持股也近 3%,且兩大法人持股近期仍持續上升。以技術面解析,股價仍站穩在 5 日線之上,也已突破 45 元至 50 元的盤整區段,朝下一個階段邁進。
籌碼面與技術面皆穩,那麼,今年聯電的基本面是否有超出期待的展望?
先回歸聯電的投資價值,必須從 2017 年開始談起。當年接任聯電「雙 CEO」的兩位總經理簡山傑、王石,拍板決定不再投資 12 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宣告放棄與台積電的軍備競賽,專心於成熟製程的 28 奈米與 8 吋晶圓。
大幅縮減資本支出
毛利率可望再突破 20%
聯電決定放棄先進製程之後,開始減少資本支出,公司資本支出從 2016 年 9 百億元,腰斬至 2017 年 4 百億元,隔年再度砍半至 2 百億元,減少的資本支出連帶影響後續年分的折舊費用,並且慢慢展現在這幾年的財務數據之上。
單看前三季折舊費用,2017 年 382 億元,2020 年 342 億元,3 年來的前三季折舊費用已經減少 40 億元,超過 1 成。
除了費用縮減,營運面也還維持強勢成長的利多趨勢。從整體環境來看,目前半導體產業欣欣向榮,從消費電子、通訊設備再到車用電子與醫療產品,都有爆發性需求。不只高階產品,對於成熟製程的低階半導體、微控制器(MCU)需求愈來愈高,讓聯電平均售價(ASP)愈推愈高,去年毛利率很有機會繼 2016 年後首度突破 20%,未來毛利率的持續成長也可預期。
整體來說,比起先前與台積電進行先進製程軍備競賽的路線,聯電改變營運策略後 3 年有成,已展現效益。
更專注於股東回饋
外資估殖利率 4%勝台積
寬量國際顧問何柏杰進一步分析,捨棄與台積電競爭,反而使現在的聯電更專注於股東的回饋,提高股東報酬率以及自由現金流的流入,尤其是現金殖利率,由於大幅縮減資本支出,也使聯電有更多的現金股利發放空間,這幾年聯電的配息率居高不下,2017 年以來,聯電都有超過 85%的配息率。
即使聯電股價快速攀高,日系外資野村證券從聯電去年的 EPS 與配息率估算,聯電今年的現金殖利率有機會維持在 4%,高於台積電的 3%。從殖利率來看,聯電比起台積電,更具投資價值。
來源:《今周刊》 第 125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