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股走勢該看「一月晴雨表」嗎?數據證明故事成分更高

華爾街一派分析師認為每年的 1 月能預測當年美股走勢,即為人所知的「1 月晴雨表」,然而從數據回推與統計來看,1 月預測能力非常不顯著,反而 2、6 月預測能力更強,證明其中說故事成分更高。

美股三大指數周五收低,月線漲跌互見,標普 500 指數 1 月累計下跌 1.1%,道瓊指數跌 1.2%,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則漲 1.7%。從 1 月走勢能否推斷全年報酬?

血淋淋的反例在於 1987 年,當年標普 500 指數 1 月上漲 13.2%,全年卻下跌 9.9%。最近期的例子則是去年 1 月,當時下跌約 0.2%,隨後的 11 個月美股報酬率卻達到 18.4% ,遠優於歷史平均。

實際上,若需預測全年美股漲勢, 1 月份也不會是首選。自 1954 年標普 500 指數推出以來,6 月的預測能力最強,2 月位居第二,再來才是 1 月。Marketwatch 財經專欄作家 Mark Hulbert 認為,相較於 2 月和 6 月,1 月因是一年之始,更具話題性與故事性。

另一方面,若回推 1 月晴雨表理論基礎,結果將讓華爾街大失所望。回推 1973 年美股 1 月與全年表現,結果顯示在 95% 信心水準下其預測能力不顯著;即便在 85% 信心水準的表現也是如此。

去年 SSRN 上刊登一篇有關 1 月效應的研究也發現,若考慮過去研究發現的 452 種額外假設 (可解釋成樣本出現的異常現象) ,有 82% 的假設無法再次複製,亦即 1 月對全年股市的預測力非常微弱。

此外,1 月份美股走勢與其後 11 個月的漲幅之間完全沒有相關性。Hulbert 認為,聲稱標普 500 指數上漲 0.01%,全年美股會上漲 13.2% 著實令人難以置信。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