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片短缺 凸顯汽車供應鏈中最薄弱的一環

據《Yahoo 財經》報導,近期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凸顯了複雜的汽車全球供應鏈中最薄弱的一環,預計將改變產業界的思維,由如何取得最低的產品價格,轉向如何確保供應的彈性及靈活性。

在晶片短缺現象中,車用晶片目前所受的衝擊看來最大,之所以無法立刻解決,因為本身就不是讓製造商製造更多處理器,就能簡單化解的問題。

眾多因素匯集,造成了前所未見的半導體供應短缺。首先,受疫情影響,汽車銷售放緩,但隨即快速恢復,而同樣在疫情影響下,對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大量增加,而晶片的生產交貨時間又相對較長,造成全球各行業都要搶晶片。

改變供應鏈和美國工廠

汽車產業之所以最感艱辛,因為相較之下,同樣需要晶片的科技巨頭,無疑是晶片製造商更重要的客戶。

哈佛商學院商業管理教授 Willy Shih 表示,汽車製造商正在與手機和筆記商爭奪供應,基於蘋果 (AAPL-US) 今年前 3 個月的 iPhone 銷售量,將超過所有汽車製造商全年銷售量的總和。「如果你是半導體製造商,誰是最重要的客戶?」

沃頓商學院製造與物流學教授 Morris Cohen 表示,過去以來,效率始終占據主導地位,但由於疫情,目前許多公司已經感受到,要更加重視彈性和靈活性,這一情況將促進製造業回到美國。

晶片業重回美國得靠補貼

美國曾經是全球晶片製造的中心地帶,但在各國提供激勵措施之下,吸引晶片業往各國移動。儘管美國仍生產約 12% 的半導體產品,排名全球第五,但半導體產業協會 (SIA) 指出,這一產量不足以避免當前的短缺。

台積電及三星目前執業界牛耳,雖然他們在美國都設有工廠,但並不是美國公司。英特爾 (INTC-US) 雖然還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晶片製造商之一,但這家公司一直在逐漸衰落。

為了解決晶片短缺問題,由國會議員組成的兩黨聯盟希望投入數十億美元,將晶片製造吸引回美國。他們還尋求通過《晶片美國製造法案》,為更先進的處理器研發提供資金補貼。

德州參議員 John Cornyn 強調,這項立法將有助於確保供應鏈,並確保美國在創造就業機會的同時,保持在晶片設計方面的領先地位,從而降低我們對其他國家的依賴,並增強國家安全。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