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炒5年越賣越差 蘋果為何挑今年強推?
文●侯良儒
蘋果 VR(虛擬實境)頭盔,將要呼之欲出了嗎?
春節前,外資 JP 摩根出具報告指出,5 年以來傳聞不斷的蘋果 VR 產品,將會在今年第四季量產,屆時這款搭載 6 顆鏡頭、由和碩代工的產品,由於製造成本達 500 美元,售價可能會超過 1 千美元。
一名蘋果供應鏈高層私下向商周證實,「客戶確實有跟我們在 run(運作)這產品,」看來,傳聞並非空穴來風;但截至去年,全球 VR 出貨量呈現連續 4 年衰退,蘋果,這次為何做此決定?
2016 年是 VR 元年,當年包括宏達電、臉書、三星相繼推出自家 VR 產品,讓該年全球的 VR 出貨量,達到歷史新高的 910 萬台。
然而,它卻在 2017 年反轉直下,去年更降至 470 萬台,幾乎是全盛時期一半。
產業由盛轉衰,主要在於「應用」沒有被打開。台經院分析師邱昰芳指出,先前 VR 的應用局限電競,且沒有那麼多對應的內容支援,造成品牌廠不是退出,譬如小米;就是暫緩新產品推出,如 Google,使得出貨量連年下滑。
一名蘋果代工廠的主管告訴商周,VR 的硬體門檻並不高,需求無法大幅提升,「關鍵還是,軟體應用的『出路』沒那麼多,」這也是為什麼蘋果早在 2015 年就組織 VR 團隊、卻遲遲沒有推出產品。
VR 內容、用戶大幅成長
不過,這個產業窘境,正悄悄出現改變!
第一個改變,是內容軟體面—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嘗試,這個讓 VR 內容廠商的投入持續增加。
宏達電 VR 團隊創始成員的陳信生,至今投資 45 家 VR 與 AR(擴增實境)新創公司。他發現,2019 年開始,「第一次看到 VR 遊戲公司開始賺錢,而且是前十大(公司)都賺錢。」業界認為,這與臉書推出 400 美元不到的 VR 裝置,擴大了 VR 玩家群有直接的關聯。
MIC 分析師柳育林指出,去年宅經濟發酵下,遊戲平台 Steam 來自 VR 遊戲的營收,成長超過 7 成,總執行次數也首度破億;結合 AR 的虛擬實境遊戲「精靈寶可夢」,其工作室光去年前 10 月,營收就逾 10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受惠於在家看劇、遠端工作
事實上,近年來 VR 硬體出貨量的衰退,是來自於不少品牌的退出,以及必須把手機放在頭盔的產品形式遭淘汰所致,「其實既有用戶的使用率是增加的,讓這個產業雖然硬體衰退,但軟體(產值)是成長的,」一名外資分析師指出。
第二個改變,是疫情又驅動出商務需求。
IDC 分析師廖燁曦指出,疫情使人被迫待在家,更帶出人們用 VR 看影片的需求,研究機構賽迪統計,中國有兩成用戶,就是用其觀看影片。
不僅如此,在企業領域,疫情也引發企業使用 VR,進行遠距的教育訓練、商務會議、線上展覽;甚至,台積電供應商、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去年多次採用微軟的混合實境產品 HoloLens,進行遠距的跨國設備維修。
廖燁曦進一步表示,表面上看來,雖然 2020 年 VR 裝置出貨量較前一年下滑,但,這是因為零組件缺料所致,根據他的探訪,VR 品牌業者如臉書、宏達電,去年來自消費者的下單量都比去年好,「問題是供應端跟不上。」
因此,IDC 預估,2021 年,全球 VR 設備出貨量,將達 850 萬台、年增 80%;到了 2024 年,總出貨量更將近 4100 萬台。
而據商周掌握的獨家訊息,全球 VR 設備市占率第一的臉書,也在內部訂出了 2021 年出貨量,將成長至少 1 倍。
「蘋果可能因此覺得大眾化的時間到了,」陳信生推測。
符合要靠內容賺錢的目標
儘管,以目前傳出的售價來看,蘋果首款 VR 產品至少 1 千美元、近新台幣 3 萬元起跳,幾乎是目前商用市場的設備售價,但蘋果供應鏈、VR 業界人士不約而同認為,蘋果對於 VR 市場,「一定是主打 C 端(即消費性)市場。」
一名代工廠高層指出,蘋果推 VR,「不只為了這單一個硬體,而是要透過設備間的串聯,強化服務體驗。」
試想,未來,大家只要戴上 VR 頭盔、無線耳機 Airpods,就不必被綁在電腦或手機螢幕前,而能隨時隨地參加線上會議。又或者,在家以 VR 收看影片,就有戲院看大螢幕的臨場感,訂閱蘋果影音服務 TV + 的意願勢必提升,「這符合蘋果想靠內容賺錢的策略。」
不只蘋果,臉書對 VR 的企圖也在內容。柳育林指出,目前臉書的 VR 其實是虧本銷售,目的是先掌握用戶群,待人們黏著在虛擬世界後,「到時候他們虛擬跟實體的廣告,統統可以一手包辦。」
不過以賽亞研調提醒,目前 VR 應用,都是既有設備的延伸,因此 VR 之於蘋果,「短期業績不會有太多貢獻,」投資人切勿有過高期待。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737 期。
來源:《商業周刊》 1737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