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今周刊編輯團隊
全球 EMS(電子專業製造服務)龍頭鴻海,轉進電動車的大艦隊已然成形,從去年底發布電動車開放平台 MIH 開始,近 1 個月更是加速催起油門。除了 MIH 會員突破八百大關,眼看一路往「千」邁進,在合作的車廠方面,更一路拿下拜騰、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Fisker 等來自美中不同的新創車廠合作,速度之快令外界刮目相看。
在鴻海「3 加 3」的未來產業中,電動車被看好最有可能第一個營收破兆元,也讓向來被視為過度依賴蘋果的鴻海,在資本市場找到了全新故事。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更在新春團拜加碼預告,即將在今年第 4 季發表 2 到 3 款依照 MIH 開放平台設計的車款,顯示出鴻海內部確實正緊鑼密鼓加速電動車布局。
內部動起來!
每周密集與供應鏈開會 找「出海口」
為了確保這張支票兌現,劉揚偉一聲令下,鴻海人上緊發條,相關人等的時間配比也跟著這個策略轉向,鴻海與裕隆的合資公司鴻華先進副董事長左自生便曾自爆,「劉揚偉董事長每周一半時間,都在跟我們開電動車會議、怎麼進行全球布局。」
據了解,鴻華的任務中,被劉揚偉視作為最適合 B2B(企業對企業)市場的「電動巴士」,其底盤平台研發進度,便在鴻華內部全速前進中。
供應鏈切身感尤其強烈,一家關係緊密的供應商透露,鴻海產品長蕭才祐、鴻準董事長李光曜馬不停蹄地分頭在美國、中國、東南亞等地,尋找出海口的合作機會。新上任的 MIH 執行長鄭顯聰、鴻海技術長魏國章行程滿檔,全台跑透透地積極拜訪可能的供應鏈。
電動巴士打頭陣!
開發中國家需求大 也是台灣最擅長的 B2B 市場
對劉揚偉而言,鴻海打下全球 EMS 龍頭地位,靠的是在機構件、關鍵零組件的掌握力。他在 2 月 27 日的電視訪問時表示,「鴻海垂直整合的能力業界第一名」,更預告,「到年中 6 月分的時候,鴻海 MIH 的電動巴士大概就成形了。」在劉揚偉眼中,「電動巴士是 B2B 的市場,天生就是一個台灣擅長的市場。」
劉揚偉看好電巴市場的理由不難想見。許多開發中國家,如印度、東南亞,基礎交通建設不足,正傾力推動電動車,電巴便是理想的 B2B 項目。
據本刊調查,鴻海確實與台灣多家巴士業者洽談合作中,包括成運汽車,乃至於台塑集團(旗下台塑汽車規畫生產電動卡車、電動巴士),都是鴻海打算拜訪或接觸中的對象,未來鴻海會是以自主研發或是採合作模式發表,屆時年底一款電巴推出時,就會揭曉。
至於另外 2 款車呢?法人圈盛傳,劉揚偉口中即將亮相的兩款乘用車,一款是 M-Byte,另外則是過去納智捷舊款車型 S3 或是 U5 的改款電動車,都是過去擁有一定基礎的延伸。
力圖拿回採購權!
複製供應鏈管理經驗 把拜騰、Fisker 當成蘋果來處理
回到鴻海集團核心,劉揚偉心中的電動車大計,則會聚焦在供應鏈管理、整車組裝上。一位資深法人觀察,鴻海勢必將旗下子公司產品,轉往更高毛利的車用領域發展,同時也把 ICT(資通訊)產業進行供應鏈管理的經驗,移植到電動車廠上。簡單來說,就是把拜騰、Fisker 當成蘋果來處理,只是細節有所不同。
這位法人認為,從蘋果管理零組件供應商的方式來看,蘋果掌握採購權,由蘋果去幫組裝廠找供應鏈,認證談完價格後,再請鴻海指定採購,但是「鴻海在電動車想做的事,就是把採購權拿回自己手上。」
可以想見,劉揚偉設定毛利率返回 10%的目標,一大部分是要透過這裡貢獻而來。由於 MIH 擁有規格制定、認證的功能,鴻海便能藉此推出一個整體解決方案供客戶選擇,毛利可藉此維持高檔,並擁有較大的議價權。
就如劉揚偉所說,他累積數十年的職場經驗,學會了「Problem Solving(解決問題)」的技能,在蒐集情報與資訊後,「Define and Conquer(定義問題、克服問題)」,帶著這樣的能力與精神,相信劉揚偉的電動車大夢,有機會築夢踏實。
來源:《今周刊》 第 1263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