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電動車商借殼上市喊百億營收 分析師:不切實際

電動車新創公司爭相借殼上市,甚至有新創電動車商紛紛喊出要打破 Google(GOOG-US) 的 8 年破百億營收紀錄,然而分析師表示,過於樂觀的成長預期與膨脹的估值都不切實際。

Faraday Future、Arrival、Fisker (FSR-US) 三家新創電動車商透露,推出新車的三年內,營收將可突破百億元大關。另外兩家公司以色列電動車零件供應商 Ree Automotive 與電動直升機新創公司 Archer Aviation ,更喊出 7 年內要達到百億元營收目標。

從新創電動車商喊出破營收紀錄的宣言,不難看出目前電動車的熱門程度,特別是透過 SPAC 借殼上市的新創公司。目前有超過 10 家的電動車與電池公司與 SPAC 達成借殼上市交易,吸引許多投資人紛紛搶進投資,也使得這些公司在還沒任何收入前,估值已達數十億美元。

市場解讀,這種湧進投資的熱潮,部分是拜電動車商特斯拉 (TSLA-US) 帶動,特斯拉市值已達 6,650 億美元,股價在去年飆升逾 8 倍。

而這些希望複製特斯拉的新創公司,選擇比傳統 IPO 更快速、監管制度更寬鬆的 SPAC 方式上市,企圖向投資人表明,公司成長速度將超越特斯拉。然而監管機構強烈建議投資人,應再三評估這些借殼上市的新創公司,因為預期的增長會導致估值過度膨脹。

有分析師指出,誇張的成長預期與過度膨脹的估值都不切實際。Raymond James 的分析師表示,這些預測都需要再「瘦身」,才能達合理估值與預期。

他說:「儘管各國政府對電動車釋出善意,推動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浪潮,但目前市場對需求太樂觀,」

由於面對的市場不同,最優秀的科技公司,也需一段時間才能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但電動車的價格較高,因此廠商只需相對少的買家,就能達到數十億美元的銷售目標。

此外,特斯拉創立以來,電動車市顯著成熟,為新創企業打下良好基礎,提供豐富的供應商,使得生產電動車變得更容易。

電動車商 Fisker 的發言人 Simon Sproule 表示,公司將與第三方製造商合作生產計畫,使其產量速度遠高於特斯拉,並且將推出的產品瞄準大眾市場。

他說:「我們要進入的潛在市場比特斯拉大得多,」

另一家電動車商 Arrival 認為,隨著政府減少碳排計畫政策,擁有大型運輸車輛的業者會快速將目標轉向電動車,透過出售電動巴士與大型貨車,預估營收將從今年的零成長至 2024 年的 140 億美元。

不過,曾在 Fidelity Investments 擔任投資組合經理並在 2010 年初大力投資特斯拉的 Gavin Baker 表示,包含 Fisker 與 Arrival 這兩家公司,在特拉推出 Model S 後,不太可能以超越特斯拉兩至三倍速度成長,要大規模生產高質量、可靠的汽車相當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