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減排趨勢各國開徵碳費碳稅 成推升鋼價另類動能

全球降低碳排放成為趨勢,鋼廠除了面臨供給側改革外,碳費、碳稅等更將不斷推升生產成本,市場人士認為,在環保意識抬頭下,鋼鐵廠成本將因此墊高,將使得供給測改革力道延續,可望為鋼價長期走勢提供支撐。

最早推動碳稅及碳交易的歐盟,各國作法不一,如瑞典、芬蘭、荷蘭等國,單獨專門設立了碳排放稅在全國實行,而義大利、德國等則是在能源消費稅、環境稅等現有稅種中加入了碳排放因素,形成了潛在的碳稅。

因此,鋼廠近年也陸續把環保節能的成本反應出售的鋼品上,如塔塔鋼鐵 (Tata Steel) 在歐洲將開始實施碳附加費,每公噸增加 12 歐元、約 14 美元。

而中國今年宣布啟動碳交易市場,初期主要針對電力公司,但預計 2025 年將擴展到其他 7 個主要排放產業,當中就包括鋼鐵業,且根據外媒預估,目前中國一噸溫室氣體的平均起價為人民幣 50 元,但到 2025 年將升至人民幣 71 元,漲逾 4 成,這也意味中國鋼鐵業者生產成本將因此墊高。

此外,中國兩會已訂定 2030 年達到「碳達峰」及 2060 年「碳中和」目標,並於今年 3 月起在煉鋼重鎮河北唐山嚴格執行減排限產措施,最高減產比例達 50%;而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去年唐山的鋼鐵產能位居中國第一,中國第二大鋼鐵集團河北鋼鐵總部也位在唐山。

同樣位在亞洲的韓國,則計劃於 2021 年至 2025 年生效的第三階段排放權計劃中,企業強制性減排或購買排放權的比例升至 10%,遠高於先前的 3%,在這樣的情況下,南韓鋼鐵製造商的成本負擔持續增加,加上去年疫情衝擊,因此鋼廠也順勢減產。

市場人士分析,在全球碳中和的意識抬頭下,加徵排碳費、碳稅成為趨勢,部分鋼廠無力投入資金改善排放設備,或是因附加稅而提高的生產成本下,為了避免虧損勢必推動減產,除了將帶動新一波供給側改革外,也為未來鋼價提供新的支撐力道。


鉅亨觀點與分析 | 鉅亨網記者、編譯群們

茫茫的訊息海中,讓鉅亨網記者、編譯團隊,幫讀者們解讀新聞事件背後的意涵,並率先點出產業與總經趨勢,為投資人提供最深入獨到的觀點,協助做出更精準的投資決策。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