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幣圈遭血洗 金管會示警風險
鉅亨網記者陳蕙綾 台北
全球幣圈 18 日瀰漫腥風血雨,比特幣 15 分鐘內閃崩 8000 美元,以太幣、瑞波幣、Stellar 全線暴跌,金管會也在今 (20) 日提出四大點示警風險,呼籲投資人小心虛擬資產的波動以外,也要慎防吸金詐騙案。並指出,目前納入洗錢防制列管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業者有 8 家,若有違反洗防法依法將可處 50 萬到 1000 萬元的罰鍰。
金管會表示,金管會已多次發布新聞稿提醒社會大眾注意虛擬資產的相關風險。鑒於近期比特幣等虛擬資產的價格波動劇烈,而藉由區塊鏈、虛擬資產進行吸金詐騙案件的報導亦時有所聞,因此金管會再度提出呼籲如下:
一、中央銀行與金管會共同發布新聞稿,將比特幣定位為具有高度投機性的數位「虛擬商品」,而非貨幣,與國際的看法一致。
二、除了「具證券性質之虛擬通貨」(即證券型代幣發行,以下簡稱 STO) 為證券交易法所稱的「有價證券」,應遵循證券交易法相關規定外,其他像比特幣或類似性質的虛擬資產,都不是金管會核准發行的金融商品,也不是貨幣。
三、虛擬資產價格波動大,投資風險高,在從事交易前,務必充分瞭解其運作模式,審慎評估風險,避免遭受詐騙,或投資損失致生權益受損。
四、有關虛擬資產 (虛擬通貨) 洗錢防制部分,依其性質可區分如下:
(一) STO:金管會已要求經營 STO 業務的平台業者須取得證券自營商執照,並符合證券商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 (AML/CFT) 規定。
(二) 比特幣等虛擬資產:雖然該等資產並非法償貨幣,也非主管機關核准銷售的金融商品,但考量其洗錢風險,我國洗錢防制法已將「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納入洗錢防制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