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生質燃料需求火爆 買家無懼農作物漲翻天

農作物價格已經達到 8 年新高,儘管肉類、生質燃料業者持續轉嫁穀物上漲的成本,火爆的需求絲毫不影響,農作物漲勢可能會持續。

全球前兩大農產交易商 Archer-Daniels-Midland (ADM) 和彭吉 (Bunge) 高層表示,幾乎沒有跡象表明價格上漲抑制需求,且美國正接近夏季烤肉和開車的高峰期,將進一步推升消費量。

從玉米到黃豆油的各種商品都在飆升,主要買家中國大掃美國農產品,巴西乾旱天氣更加劇市場隱憂,用於生物燃料的食用油需求也持續上升。這使追蹤農作物價格的指標達到 2012 年以來新高,加劇全球糧食價格通膨。

CoBank 研究副總 Dan Kowalski 表示:「現在出現相當罕見的情況,供應鏈中幾乎所有東西都是有利可圖的。因此就基本面而言,至少在美國,沒有任何理由導致需求下降。」

除了農作物,家禽、牛和豬肉產業也都獲利豐厚,生豬價格漲到近 7 年新高,牛肉屠宰商利潤率幾乎是疫情爆發以來新高。燃料市場中,就連陷入困境的乙醇也漲到 6 年來的高點。

ADM 執行長 Juan Luciano 表示:「 目前需求仍未受到任何程度的破壞。所有東西都變貴了。」

彭吉執行長 Greg Heckman 也表示,由於肉類市場獲利能力仍然良好,目前幾乎看不到需求破壞的跡象。

只有巴西是少數需求受挫的國家之一,因為當局政府下令減少生質柴油混合比例的規定,進而減少黃豆油的需求。

Luciano 說:「巴西在疫情期間非常艱困,經濟也正遭受苦難,政府努力減輕當地通膨壓力。」

Heckman 表示,印度因為疫情急速惡化,是巴西以外另一處需求破壞的地方。另外,中國壓榨黃豆的利潤正在影響黃豆粉的需求,但目前已被小麥取代,這是價格上漲時正常的替代品。

展望未來,Kowalski 說,只要中國開始放慢農作物的購買速度,全球需求明顯下降的最初跡象可能出現在出口市場。中國已經購買創紀錄數量的美國玉米和黃豆,貿易商推測其中一些將用於國家儲備。

不過這些購買多源自於政治因素,中國在達到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目標的壓力下,勢必得增加美國購買量,該目標去年未能達成。

Kowalski 認為:「若中國非常認真看待此事,中國將必須繼續購買玉米和黃豆。中國一直是原物料市場的關鍵,如果今天購買量放緩,對市場不是好事。」

本文不開放合作媒體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