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塞爆港口!全球海運交貨時間大延遲 僅4成貨輪準時交貨

今年貨輪延遲交貨情況更勝於往年,加劇了供應鏈的困境,也削弱零售商和製造商想趁經濟需求回溫時提振獲利而做出的努力。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據 Sea-Intelligence ApS 分析,3 月時全球只有約 40% 的貨櫃船準時抵達港口交貨,平均延誤時間超過 6 天,雖然較 2 月延誤情形有所改善,但仍落後前兩年的水準,當時有逾 70% 的貨輪可準時到達港口交貨。

隨著消費需求提升,企業大規模補充庫存,造成全球貨輪航運延遲,使貨輪運載能力受限,也造成運輸貨物所需貨櫃短缺,隨貨櫃費用以驚人速度上漲,航運成本也跟著隨漲船高。

在美國、歐洲與亞洲走出新冠疫情,經濟逐漸復甦之際,對貨運公司來說,延誤交貨只是擾亂供應鏈中令人頭痛的問題之一而已。其他如原物量成本上漲、成品與半導體、木材等零件短缺、勞力短缺、運輸網絡產能不足的等問題,對經濟復甦而需求提升的產業來說更是頭痛。

去年下半年就開始積累的延遲交貨情形,在今年初的淡季更進一步惡化。由於已卸載的貨櫃在碼頭等待處裡時間過長,積累大量的貨櫃塞爆碼頭,讓後來準備入港的貨輪遲遲無法卸貨,只能在海上等待,有時候要等上數周之久。

有航運人士指出,由於美國進口商開始大量補充過去在疫情期間內消耗殆盡的庫存,使美國最大貿易門戶南加州的洛杉磯港和長堤港陷入癱瘓,引發沿海船隻的嚴重堵塞。

丹麥航運巨擘馬士基(A.P. Moller-Maersk)海洋和物流部門執行長 Vincent Clerc 說,以前從上海運貨到洛杉磯通常是 14 天,但現在一樣的航運時間,卻要花超過 2 倍的時間約 33 天在聖佩德羅灣等待卸貨。

Clerc 也說,已投資數百萬美元增加乘載量,但礙於美國西岸的輪船壅塞情形,花大錢增加的乘載量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此外歐亞港口也出現壅塞的問題,包括馬來西亞的巴生港、荷蘭的鹿特丹、希臘的比雷埃夫斯、英國的南安普敦,以及台灣的高雄港,塞港導致最多 6 天的延誤。

交貨延遲也從碼頭向鐵路站場、貨車站、配送中心等地蔓延,導致大型零售商、車廠、小商店皆面臨供應不足的問題,且運輸貨物費用也較去年高出好幾倍。

根據波羅的海航運指數(Freightos Baltic Index),從中國運往美國西岸運送 40 英尺的貨櫃成本本周報 5,650 美元,較今年初漲 34.5%,比去年同期高 228%。

但是在過去一個月中,南加州的洛杉磯港和長堤港延遲交貨情形已有所緩解。據南加州海運交易所(Marine Exchange of Southern California)報告指出,在上周只有不到 20 艘輪船在等待入港卸貨,已遠低於今年第一季約 40 艘輪船的高點,也是自去年 11 月以來的最低點。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