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近期普遍回落 但上漲原因並未消除

本周玉米、小麥、銅和鐵礦砂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快速降溫,貿易商和分析師均表示,當前做出後市判斷為時過早,因為影響市場的供需關係未見明顯變化。

「銅博士」是近兩周跌勢早期的反映者,上周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 期銅價格由 5 月中的高點每噸 10745 美元,跌破至萬元以下,跌幅逾 7%,創下 9 月以來最慘的一周。包括能源在內的彭博商品現貨指數,過去兩周共下挫達 2.4%。

中國官方表態並採取行動,以遏制工業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是價格發展上一個重要的轉捩點。農產品包括玉米及黃豆,價格都遭受打擊。

花旗集團 (Citigroup) 在周二的報告指出,中國的政策目標是遏制價格上漲的步伐,但不能完全遏制漲勢。「我們預計一旦當前立即反應的價格修正過後,大宗商品價格將再次恢復穩定。」

大宗商品漲勢歇止,有助於緩解食品,汽車和家用電器的通貨膨脹,儘管通膨有可能只是「暫時性」的。

然而,大宗商品上漲的根本原因之一,在於惡劣的農作物天氣疑慮和採礦工人的憂慮持續存在,加劇了供應擔憂,同時,預計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將保持強勁。

中國仍是牽動價格的重要因素,有報導稱,中國因擔心國際採購失控,而取消了部分美國玉米訂單,也造成周二玉米跌幅創近 6 年新高。之後玉米在周三反彈,因為據稱取消訂單的量不大,而市場普遍認為,由於豬肉生產商努力養豬和補充國內庫存,中國對穀物進口的需求可能會繼續。

專注商品的機構投資顧問 Martin Fund Management 的創辦人 David Martin 表示,人們都知道中國是大買家,但天氣仍可能是農產品價格波動的要素。「如果天氣不理想,價格可能仍會上漲。」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