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雙全」零售大軍搶進電支市場 考驗銀行傳統業務

全家、全聯兩家大型零售通路切入電子支付市場,不僅將支付場域擴大至自家門市外,未來還能提供儲值、轉帳、匯兌等服務,預期零售業在通路場域、會員規模與既有的生態圈優勢下,勢必衝擊銀行統業務。

目前國內已有 5 家專營的電子支付業者、3 家電子票證兼營,加上已獲准即將參戰的全家與全聯兩家,今年底前國內將有 10 家業者加入電子支付戰場,除了最基本消費支付功能外,連過去銀行擁有的換匯、轉帳與金融商品銷售等業務也將被迫分杯羹。

根據「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規定,開放電子支付機構平台間可比照銀行帳戶互相轉帳,還能夠透過電子支付購買保險、投資基金等金融商品,此舉無異打破銀行傳統獨佔的金融服務。

除了搶食銀行的傳統核心業務外,更讓銀行憂心的還包括零售業龐大的會員數,以全家來說,目前會員數約 1000 萬人,全聯會員數也有 700 萬人以上,且比起銀行客戶「逐優利而居」的特質,零售通路會員忠誠度高,更有利業者蒐集大數據並精準分析消費行為。

從創造利潤角度來看,不論是銀行、電子支付或是銷售端的通路,誰能掌握更多會員數據與消費行為偏好,就能更精準針對不同客群做有效行銷並且有助於生態圈擴建,才能搶得商機。

銀行目前雖可透過存款帳戶與信用卡綁定,一起切入消費市場,但當電子支付也能比照銀行提供轉帳、匯兌,甚至購買金融商品等功能後,未來銀行包括信用卡等傳統支付工具優勢將因此弱化,甚至淪為電支的輔助工具,更加無利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