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的重磅財報發布前夕,美股週一 (26 日) 全數開低。截稿前,道瓊工業指數小跌 18 點或 0.05%,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跌逾 0.1%,標普 500 指數於平盤震盪,費半小跌近 0.3。中國整肅的利空消息持續打壓中概股走勢。
中國上週末宣布強化監管補教業後,新東方 (EDU-US)、高途 (GOTU-US) 及好未來 (TAL-US) 等中概教育股血流成河,且週一開盤延續上週跌勢,其他中概科技股如阿里巴巴 (BABA-US)、滴滴 (DIDI-US)、京東 (JD-US)、拼多多 (PDD-US) 和貝殼找房 (BEKE) 均受拖累,開盤普遍全數下挫。
另一方面,市場對復甦力道疲軟的擔憂,導致航空、郵輪、飯店和能源股在內的週期股走低,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再度回落,截稿前下跌至 1.266%,剔除通膨後的 10 年期美債實質殖利率週一跌至歷史新低。
儘管 Delta 變種病毒為經濟復甦蒙上陰影,美股財報季開跑迄今,企業財報表現仍相當亮眼,本周關注焦點將落在蘋果 (AAPL-US)、微軟 (MSFT-US)、亞馬遜 (AMZN-US) 和特斯拉 (TSLA-US) 等科技巨頭財報,以及 Fed 7 月利率決議,為企業復甦和政策前景提供線索。
其他資產面,比特幣週一一度逼近 4 萬美元大關,創下 6 月中以來最高,截稿前報 3.83 萬美元,此前傳出亞馬遜考慮年底前開放比特幣付款,Riot Blockchain(RIOT-US)、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MARA-US) 等區塊鏈概念股開盤齊揚。
截至台北時間週一 (26 日)21 時許:
- 道瓊工業指數下跌 17.78 點或 - 0.05%,暫報 35043.77 點
-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 20.90 點或 - 0.14%,暫報 14816.09 點
-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1.17 點或 0.03%,暫報 4412.96 點
- 費半下跌 8.92 點或 - 0.27%,暫報 3271.14 點
- 台積電 ADR 下跌 1.05% 至每股 115.57 美元
- 十年期美債殖利率下跌至 1.266%
- 紐約輕原油下跌 0.57% 至每桶 71.66 美元
- 布蘭特原油下跌 0.34% 至每桶 73.85 美元
- 黃金上漲 0.01% 至每盎司 1801.90 美元
- 美元指數下跌 0.15% 至 92.79 點
焦點個股:
洛克希德馬丁 (LMT-US) 早盤下跌 0.05%,至 380.77 美元。
洛克希德馬丁週一盤前公布 2021 年 Q2 營收報 170 億美元,年增 5%,高於市場預期,(GAAP) 每股純益報 6.52 美元,略低於預期,首席財務長 Ken Posenriede 表示,因航空業業績表現不佳,導致該公司的高度機密項目在 Q2 虧損 2.25 億美元。
騰訊音樂 (TME-US) 早盤下跌 9.94%,至 9.70 美元。
中國反壟斷機關上週六 (24 日) 下令騰訊音樂 30 天內放棄串流音樂的獨家版權,並針對騰訊 5 年前收購中國國家音樂集團股權一案,對騰訊處以人民幣 50 萬元罰款。
飛利浦 (PHG-US) 早盤下跌 4.36%,至 45.85 美元。
因醫療設備需求持續增長,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週一公布 Q2 銷售額報 42 億歐元,同店銷售增長 9%,調整後 EBITA 報 5.19 億歐元,均優於市場預期,並宣布將執行 15 億歐元的庫藏股計畫。
不過,為了應付 6 月時自美國召回的數百萬題睡眠呼吸器,飛利浦 Q2 再提撥 2.5 億歐元準備金。
今日關鍵經濟數據:
- 台北時間 22:00 將公布美國 6 月新屋銷售年化總數,預期 80 萬戶,前值 76.9 萬戶
- 台北時間 22:00 將公布美國 6 月新屋銷售年化月增率,預期 4.0%,前值 - 5.9%
- 台北時間 22:30 將公布達拉斯 Fed 7 月製造業活動指數,預期 32.1,前值 31.1
華爾街分析:
高盛 (Goldman Sachs) 美國股票策略師 David Kostin 認為,Delta 變種病毒對美股構成的風險應較小,從經濟角度來看,美國的疫苗廣泛接種和防疫策略顯示即使確診數繼續上升,醫療和經濟的下行風險也相當有限。
Kostin 續指,從流動性角度來看,強健的家戶現金水平和企業股票回購,可望繼續將資金推向股市,並增加投資人將股市修正視為買入機會的可能性。
NatWest Markets 分析師 Kevin Cummins 表示,Fed 主席鮑爾在 7 月利率會議結束後傳達的主要訊息,應該和 7 月中旬的國會證詞一致,他當時表示 Fed 不急著收緊購債計畫,但他可能向市場參與者釋出一項明確的訊息,即縮表行動已經正式開始倒數計時。
摩根大通 (JP Morgan) 資產管理策略師 Hugh Gimber 認為來自中國的監管政策正在影響市場情緒,對於確診病例增加是否導致新一輪封鎖和更多供應鏈瓶頸的擔憂,也引發部分悲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