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電支整合下一步瞄準點數共享 信用卡紅利如臨大敵

金管會本周一舉開放電支、銀行、電票間的跨機構共用平臺,除開放電支業者互相轉帳,未來也將迎來電子支付的大整合潮,在現今點數經濟蓬勃發展下,預期下一步將瞄準「點數共享」,可望為支付應用再創更便利的生活圈;但對傳統信用卡的紅利點數將面臨大挑戰。

新電支條例在今 (2021) 年 7 月 1 日正式上路,修正過後的新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有三大重點,第一,整合電子支付、電子票證類型;第二,放寬電支業者間可相互轉帳;第三,增加電支業者可經營的業務。

電子支付例如 LINE Pay Money、街口支付,過去僅能自家帳戶彼此轉帳,但本周金管會宣布 10 月起將放行跨機構戶轉,意味著台灣電子支付邁入新的里程碑。

而相互轉帳只是第一步,預期下一步將開放電支機構辦理點數整合平台業務,由於國內現在「點數經濟」當道,像是 LINE Points、街口幣、7-11 的 OPENPOINT 等,這些點數大多只能在專屬店家折抵,且一次只限抵用一種點數,常常有民眾遇到「零碎點數」用不完就過期的問題。

一旦未來點數整合後,將可讓消費者「一點」都不浪費,點數可透過跨機構清算,以類似換算的機制,讓點數之間可以互轉,不但可把多家的零碎點數整合後兌換,也可將點數「集資」為最大化,點數運用也更有彈性,讓數位消費樣態增多,業者行銷也可更加多元。

現階段市場上已有資訊業者提供相關整合服務,串連商家與點數運用,等同於「紅利點數整合平台」,以後開放高度監理的銀行、電支業者加入戰局後,讓消費者權益更有保障。

雖然許多銀行看準點數經濟,也有傳統信用卡的回饋搶進點數市場,例如玉山 Pi 拍錢包信用卡在 2018 年推出,1 點 P 幣等於 1 元,且 P 幣使用場域從超商、網購、計程車、外送平台無所不包,創造 P 幣點數生態圈。

國泰世華銀行今年 6 月也將紅利點數轉為「小樹點」,一樣是 1 點等於 1 元,讓卡友們不必再辛苦換算,且刷卡後即能於線上以小樹點折抵該筆消費金額,大大縮短卡友從刷卡消費到點數折抵的數位里程。

點數經濟之所以重擊紅利點數,在於一般傳統信用卡的紅利點數是每消費 20 元累積 1 點紅利點數,換算下來等值 0.06 元、回饋率僅 0.3%,要兌換到高價值的商品機率真的不高,且紅利點數可兌換的通路相對狹小,所以紅利回饋漸漸不再是主流,近年各銀行信用卡回饋策略不是轉為現金回饋,就是改為點數回饋。

未來電子支付的點數若能進一步整合,對銀行現行信用卡傳統紅利回饋方式將帶來更嚴峻的競爭,各銀行是否比照「小樹點模式」,掀起紅利點數轉型潮值得關注。